返回首页

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势 让优秀传统文化破圈出海——博山区陶琉产业转型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琉璃之乡”“中华陶琉文化城”,陶琉生产技艺有上千年历史,2018年获批全国首批、山东省第一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近年来,博山区积极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势,推动陶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陶琉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生,2021年实现文化贸易出口额28.84亿元,2022年上半年完成出口额15.8亿元,陶琉产品占全国市场60%,连续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和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今年9月1日,博山区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联席机制全体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服务保障,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建立工作体系。成立博山区陶琉行业服务中心、博山文化研究院陶琉文化研究所、博山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企业商会、博山区文化旅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形成政府主管部门、研究院所、行业商会、服务机构多方联动工作体系,为陶琉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保姆式”服务。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关于加强陶琉传统产业人才开发培养、加快陶琉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五个优化”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奖励津贴近500万元。实施陶琉人才培育计划,建立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依托特色馆群开展研学活动。现拥有省级以上陶琉艺术大师123名(国家级42名),大师工作室102家。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建设文化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品牌培育、宣传推广、人才引进等工作,组织“外汇服务进企业博山行”活动,帮助陶琉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企业出口、结汇、退税提供便利服务,全面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建立境外营销网络100余个。创建玻璃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山东省陶琉文化特色服务贸易园区,助力企业集群发展。

  (二)活用现代表达,加强文化多元展示传承。一是拓展宣传渠道。举办“最美是琉璃”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琉璃艺术精品公益拍卖会等活动20余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幻彩琉璃》等10余部陶琉专题片;融入博山陶琉元素,拍摄《绿水青山带笑颜》电视剧及系列电影进行实名宣传;借助各级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和“学习强国”等平台,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展示博山陶琉文化。二是建设城市地标。以颜神古镇为核心打造陶琉产业园,投资6亿元建设涵盖9个功能区的陶琉工艺品研发、生产、展销、旅游基地,吸引20余名陶琉大师、16所高校入驻,打造全国文化出口基地交流展示中心和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现已改造提升老工厂区和明清建筑群落,修缮106个院落、305间房屋,开放5条特色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高水准打造城市景观,“和谐阙”、56朵“民族之花”、“北京记忆”等陶琉景观成为首都“文化符号”,大型灯工作品、园林陶琉景观入驻全国多个城市。三是加速文旅融合。建成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九龙峪山地琉璃公园等10余处陶琉主题景点及20余处陶琉艺术博物馆,形成“赏学游购娱”一体的旅游模式,博山琉璃入选首批“山东好礼·一城一品”,“博山陶瓷”“博山琉璃”注册为国家优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授予“省级优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打响手造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走向高端。一是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高端日用瓷、高科技陶瓷、琉璃精品等方面,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电子商务、外贸出口、内销连锁加盟、加工包装等于一体的生产销售运营模式,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全区现有陶琉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400余家,年产值41亿元,20余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国陶瓷和玻璃出口基地骨干企业。二是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推出一批国宴国礼高端陶琉产品,获得国际工艺创新双年展金奖、中国出口商品金奖等国际大奖100余个、全国大奖300余个。全区陶琉企业申报各类专利178件,人立陶琉艺坊、葫芦宝贝等品牌创建为山东省国际自主品牌,西冶工坊、鲁玉陶瓷等多个品牌产品登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组织峰会等国际舞台,“博山陶琉”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三是实施“一人一品”战略。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鸡油黄入驻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晟艺工坊被故宫博物院列为琉璃旅游商品定点供应商,“中国石榴王”“中国孙氏琉璃鸡油黄”“中国琉璃葡萄孙”等6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花落博山,3家陶琉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单位。

  (四)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文化发展迸发活力。通过各类国内外论坛、展会交流活动,促进博山陶琉文化创新发展,陶琉产品“走出去”。一是开展交流活动。举办“爱美琉璃”学术高端论坛等国家、省级论坛活动10余次,邀请清华大学、中科院等专家学者调研座谈20余次,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陶琉艺术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提升文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参加各级展会。先后参加溢彩琉璃咏东方海外巡展、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国家艺术基金全国巡展等国际、国家级展评活动20余次。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央展区设立“至诚山东·博山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主题展馆,现场成交200余万元,达成合作意向80个,意向成交金额5300余万元。在今年9月15-19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博山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展区展出陶琉精品320余件。三是举办特色活动。开展7届中国(博山)琉璃文化艺术节、2届博山琉璃双年展及美食美器节等特色活动,承办2022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系列活动、第四届“茅台杯”中国(淄博)工艺美术(陶琉)创意设计大赛等,博山陶琉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二、经验启示

  博山区借助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势,做大做强陶琉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手造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带给我们几点启示。

  (一)政策护航是保障。振兴中华传统工艺,需要政府引导、系统谋划、高点推进,提供产业发展的“丰饶沃土”。博山区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为陶琉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政策、资金、智力、技术支持,促进行业规范运营、创新发展,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手造”产业茁壮成长离不开政府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当好“引导员”“服务生”“护花者”,引导企业顺应市场规律,结合实际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搭建文化交流、宣传展示、贸易出口、招才纳士等各类平台,丰富“土壤养分”,为企业提供全面贴心服务,保障产业稳健发展。

  (二)现代表达是前提。“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两创”应坚持与时俱进、与势俱进,用好现代表达方式,既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语境,服务好现代化进程,又要承载好传承文化基因的使命。博山区通过电影、电视剧、新媒体等多种现代媒介积极传播陶琉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日常生活;在保留古建筑原貌基础上融合时尚元素、现代审美和消费习惯,打造颜神古镇地标,让传统文化通过多种载体呈现,实现“看得到”“摸得到”“用得到”;在各大城市建设陶琉景观,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标准等。

  (三)人才培育是重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工艺“活”起来,人是第一要素,“匠人”“匠心”缺一不可。博山区专门建立陶琉人才激励机制,为获得大师称号的个人、上市企业等给予政策支持、津贴奖励,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融合产学研要素,与高校、企业联合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交流展示中心等,搭建学术、技术交流平台,提供培训资源,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聚集;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大师设立工作室,提供大型展会展出、媒体宣传报道机会,帮助申报各级荣誉等,激活了人才创新创作的动力。

  (四)突出特色是关键。立足“手造”产业实际,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突出自身特色,方能“开自己之生面”。博山区结合“中国琉璃之乡”“中华陶琉文化城”地域文化优势,深耕陶琉文化,加速文旅融合,建设陶琉艺术博物馆、陶琉文化网红景点,带火旅游商品销售;擦亮“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招牌,通过参加国际展会、打造国礼产品、借力央媒宣传,提升陶琉品牌影响力;鼓励琉璃骨干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强化对主导产品的升级研发,打造行业高端品牌,助力产品走出国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