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活态传承+科技赋能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山东近年来以科技和创意赋能,打造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新模式、新载体。

  悠悠运河水,夜色醉游人。在济宁中心城区,最近刚刚对外开放的“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对穿城而过的2.1公里古运河水道和沿岸东大寺、太白楼、铁塔寺等重点文物进行了整体景观打造,游客在泛舟游览中还可以欣赏一系列充满漕运文化风情的非遗表演。

  京杭大运河流经济宁200多公里,形成了一条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资源密集的文化遗产廊道。其中,南旺枢纽遗址、河道总督府遗址,还被列入国家《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让文化遗存“活”起来,坐落于南旺枢纽遗址的这座博物馆进行了数字展陈提升和创意场景营造,丰富沉浸式体验。

  活态传承,不仅让文化遗存变得可观、可感,也让山东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省内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位于潍坊的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前不久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等机构联合成立了省内首家非遗产业学院,引进20多个非遗项目,建立了“海岱非遗文旅空间”、“鲁班工坊”等非遗实训基地,打造了烙画坊、斫琴坊、陶艺坊等12个大师非遗工坊,探索非遗传承与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

  今年山东还分别设立了黄河文化和泉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达到13个,对包括非遗在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嫁接等形式,形成文化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此外山东还全力推进区域性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工程,不断创新举措,打造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