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在这里,感受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追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致力民族复兴。10月29日,红色胶东的历史与时代价值座谈会现场考察阶段,与会专家学者走进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在参观中感受红色胶东魅力,在行走中感悟红色胶东精神,在交流中聆听初心的澎湃声音。

  为了寻找一种精神而来

  在燃起星星之火的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巍峨悲壮的马石山,诉说着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信仰;胶东育儿所内,浓浓乳娘情在静静流淌……在红色胶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红色故事,蕴含着红色风情。

  为了寻找一种精神而来。10月29日,参加红色胶东的历史与时代价值座谈会的与会专家学者,走进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书画,那些安静地躺在玻璃橱窗中的物品,都让人遥忆革命的烽火岁月。在幽暗的灯光下散发着光芒,让人不自觉地穿越历史烟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一路向前的脚步。

  1942年11月23日,日军以篝火为营,将马石山团团围住,只待天明后的屠杀。在这危急时刻,马石山十勇士四闯围网,数次拼杀,千余名群众得以突围。

  在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内,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素华听着讲解,仿佛重回血与火的战斗年代。“可以说,这是一次信仰的伟大胜利,黑云压城城欲摧时,百姓坚信跟着八路军才有出路,而八路军则以命相救、舍生取义,信仰是有力量的。”徐素华说道。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强调不忘初心?我想,这次现场考察给了我很多启发。”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瑛一天走下来,随身携带的相机内也存满了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场景,把这些场景连起来,就是不忘救国救民、永远保持信仰的初心之声。”

  带着一个坚定信念前行

  “愿他年,风雷滚,战旗翻,群英飞剑,斩尽不平心方甘……”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的墙上刻着的这首“一一·四”暴动总指挥张连珠的诗词,磅礴大气且蕴含着无尽期望,在讲解员动情地解说中,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浩久久伫立着:“以前只是在书上看过,到现场来看、来听,更能让我感受到老一辈胶东革命人的精神和山东对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今年86岁高龄的张浩,一颗红心却依旧蓬勃,仍尽心地为如何传承红色精神出谋划策:“要多拍电视剧、影片,把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知道胶东这块红色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英雄儿女!”

  “他们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人民,也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人民心中。”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内,男解说员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不知不觉就将众人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十勇士”们对人民以命相救的画面也好似就在眼前。

  “马石山十勇士为了人民舍生取义,而乳娘们则为了保护革命战士的孩子倾尽全力,两者树起的是人民与军队之间信任的旗帜,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局长薛庆超看来,传承胶东红色精神,将“马石山十勇士”与“乳娘”放在一起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互对比,给人们强大冲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升华感情,提升教育功能。”薛庆超说。

  薛庆超口中与“马石山十勇士”一同提起的“乳娘”,更是胶东大地上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战争年代,来自胶东育儿所的300多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用大爱谱写了一段人间奇迹。当大屏幕亮起,头发花白的乳儿小星星与大嫚儿穿越时空与自己的乳娘对话时,当那一声声嘶力竭的“娘”喊出口时,在场众人不禁红了眼眶,纷纷沉浸在乳娘与乳儿真挚深沉的情感中。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胶东红色文化,乳娘的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不移地践行初心。”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国新表示,生活在不同年代,却可以为了相同的信仰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国为民、报效祖国。这份初心,不就是广大党员干部所要追求和坚守的信仰、信念。

  除了“马石山十勇士”外,在红色胶东大地上,其实还有很多未被发现、挖掘的革命事迹。“就比如,我们之前研究时曾发现有7名战士在弹尽粮绝后为了不被俘虏,毅然跳海就义。”薛庆超一边举着例子,一边肯定地说道:“我们发现的只是一部分,只有努力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了解革命,才能将红色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曲黎悦/文 王彦博/图)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