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战“疫”最美家庭丨小家传大爱 共筑家国梦

  疫情期间,齐鲁大地上涌现出成千上万的美丽家庭。他们用“小家”的付出,换来“大家”的幸福,用奉献为前行的路画上新的起点。

  举家投入 无私奉献

  1月28日,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大昆仑村的邵翠云,在得知区里需要医学隔离点时,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拨通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我家有一处经营了15年的宾馆,可以改成集中隔离点,不要国家一分钱。如果需要,我这就把钥匙送过去!”

  上级同意后,邵翠云和丈夫王希义齐上阵,他们按照专家组提供的标准,在走廊加装隔离门、客房清扫消毒、走廊铺设隔离膜……当天晚上,就有两个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被送到这里观察。

  当时,酒店工作人员大都已返回老家。人手不够时,邵翠云全家上阵,王希义负责统筹协调,女儿女婿买菜,妹妹、外甥女、外甥女婿烹调,侄女、侄女婿采购生活物品……部分密切接触者曾一度陷入焦虑和恐慌,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失眠等症状,邵翠云及时调整食谱,煮面条、熬稀饭、切水果、送牛奶,照顾每个人的口味,还会通过微信和他们聊天,做他们的心理咨询师。

  舍小家为大家

  作为枣庄蓝天救援队队长,近十年来,王伟一直带领队员执行各种灾难救援工作。疫情发生后,他立即行动,带领队员对滕州、薛城区、市中区、台儿庄区等地进行地毯式消杀。

  2月20号,王伟接到指令后,迅速组织8名队员驰援武汉。在武汉的30天里,他们主要负责转运来的抗疫救援物资。“我们一大早起来,水也不敢喝,饭也不敢吃,穿好防护服立马上车去武汉市执行消杀工作。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才能回到营地,脱下防护服才能喝口热茶,吃顿饱饭。”王伟回忆道。

  驰援武汉期间,王伟的妻子吴芳芳没有任何怨言,一边照顾两位老人,一边照看两个孩子。当她了解到物业人员防护物资短缺时,自己购买100只口罩、100副手套送到物业保安手中。当孩子和老人休息以后,她总会与丈夫视频连线,互道一声“平安”。

  齐心协力战疫情

  在泰安宁阳,有这样一家人,他们并肩逆行,投身一线,成为战“疫”一线的“夫妻档”“父子兵”。

  31岁的妻子王睿,是宁阳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手术室护士长。她主动请缨,于2月5日赶赴武汉抗疫一线,在武汉方舱医院救治确诊患者。她主动申请到最忙最累的岗位,最多时负责92名病号,平均每班负责50余名病人。

  王睿的丈夫赵浩,是宁阳县葛石镇党委委员,坚守在乡镇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最前线,每日深入各村,特别是重点防控村重点户,与村民隔门谈心,作心理疏导。

  赵浩的父亲赵安军作为文庙街道秀水佳苑党支部书记,全盘掌握辖区疫情动态,做到眼里有活、心里有数,合理调度,并随时紧贴上级指示,完成任务。每当遇到硬核任务,他不分昼夜始终冲在最前面,带头奋战,每天下班后仍陪同值班人员守卡到凌晨。

  白衣执甲 共克时艰

  陈娜是莱西市姜山镇丛家寄马埠村妇联主席,她与丈夫丁显松是村里医务室仅有的两名村医,已工作二十余年。他们的儿子丁心皓今年22岁,三年前参军入伍,在驻武汉的部队医院服役。大年三十,三年未曾回家的丁心皓取消了春节归乡的计划,告诉父母自己临时决定留在武汉执行抗疫任务。小丁在部队的集中治疗点负责药房工作,一方面要将大量防疫物资和药品进行细致地清点核对和登记入库,另一方面要加强物资的管理和分发。同时,他主动承担营区消毒工作。

  夫妻俩把对儿子的牵挂转化为战“疫”的力量。他们主动担任了村里的消毒任务,每天6点起床准备勾兑消毒液,之后背着30多斤重的消毒桶进行消杀。他们还挂念村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村民,定期上门就诊、送药。当每天所有的工作结束,常常已是晚上10点。陈娜说,儿子在抗疫一线都不说累、不说怕,自己决不能拖孩子的后腿。

  心系学生 服务市民

  在曲阜,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郁殿木,曲阜一中教师;妻子杜爱云,曲阜一中备课组长、班主任。疫情暴发后,郁殿木积极行动,成为爱心心理援助服务热线核心成员,每天守护热线电话,随时疏导市民焦虑情绪,或通过微信,及时化解家庭问题。他编制学生心理防护手册、推送防控知识,发起曲阜一中心理健康服务热线,为全校8000多名学生和家庭服务。

  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作为备课组长,杜爱云主动请缨先上示范课,然后与同事分享体会,交流作业的布置情况,确保学生每天学习到位。作为班主任,她时刻关注着全班50个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只要出现网课零时长的情况,她都第一时间反馈给家长,及时进行补救。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