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道德模范 建美德山东|张连钢:率团队七创世界纪录

  □ 本报记者 肖芳

  在癌症术后恢复期内临危受命,带领一个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三无”状况下,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建成了当今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效率最快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后,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的故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坚守初心、矢志报国,是张连钢身上让人动容的奉献精神。他扎根港口一线38年,刻苦钻研技术。在港口自动化码头建设征召时,他抱着癌症重病之躯,全然不顾“只有30%的患者有5年以上生存率”的医嘱,带着“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决心,带领团队自力更生、克难攻坚、拼搏奋斗,蹚出一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建设运营新路径。

  “这就是中国速度、中国精神,连钢创新团队坚守‘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初心,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山东港联化管道石油输送有限公司巡护部经理张勋峰感慨地说。

  刻苦攻关、敢于争先,是张连钢身上令人敬重的创新精神。面对中国在全自动甚至半自动化码头领域一片空白的现状,面对在国外港口考察不准下车、拍照,也不透露任何技术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封锁,张连钢带领团队经过13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奋斗,成功攻克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难关,为世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中国方案”。

  “连钢精神极大鼓舞、激励了轮驳公司的千名干部职工,我们将以打造智能化拖轮为抓手,持续推进青岛港绿色智慧港口发展。”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分公司党群工作部干事张帅说。

  执着专注、追求卓越,是张连钢身上值得推崇的工匠精神。尽管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在二期建设过程中,张连钢没有简单复制一期的方案,而是坚持把“氢+5G”作为主攻方向,追求新的超越和突破。他带领团队梳理出1329项攻关课题,升级核心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仅用一年半时间,二期工程就投产运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以来,他继续带领团队不断挑战自我,连续7次刷新世界纪录。

  “我们要向张连钢那样心无旁骛刻苦钻研新技术,加快传统桥吊自动化改造,为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贡献自己的力量。”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副队长周强说。

  如今,61岁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码头建设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智慧港口的建设中。

  “我在港口工作了一辈子,几十年来始终有一种信念,就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先进强大,这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家国情怀’。”张连钢希望,年轻一代的海港人以及港口科技工作者要常怀一颗事业心,“我们所干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份事业。我们要在这里成就事业、建功立业”。

  原文链接:张连钢:率团队七创世界纪录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