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潍坊诸城市汉车村:孝德立村,村民拧成一股绳

潍坊诸城市汉车村以美德文化为突破,打造“孝德村庄”,培树和谐家风、文明村风

孝德立村,村民拧成一股绳

  本报记者 张鹏 本报通讯员 李芳 徐桂军

  6月1日早上5点,在潍坊诸城市龙都街道汉车村村委大院和院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30多名村民把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红豆、桲椤叶摆放在桌上,包起了粽子。两个小时后,近800个粽子被置入12口大锅开煮。来到现场的46名80岁以上老人,不仅吃到了软糯的粽子,还领到了荷包,系上了五彩绳。

  汉车村曾是个村风差、治安乱的落后村庄。汉车村以美德文化为突破,在诸城率先打造“孝德村庄”。

  “之前,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好政策一次次下来,可是当与村民商议时,困难重重。我们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没人愿来开会,年轻人都进城打工,村民很少与村委打交道。”汉车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林说。

  如何聚人气、凝人心,让村民拧成一股绳?李玉林等人入户调研摸排时发现,村民人际关系冷漠,村子自治缺少道德约束。

  2019年下半年,当地组织56名村民代表,前往济南市莱芜区官场村学习孝德文化。回村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紧急商议,将每周三固定为“文明实践日”,把党支部办公场所压减,专门拿出三间房屋,分别作为文明实践润德讲坛、文体艺馆和爱心驿站,开办各种公益“孝德讲堂”和各类文娱活动。

  “最初开设的讲堂每次只有两三个人来听,我们在内容接地气和易于传播上下功夫,图文并茂进行展示,后来人数慢慢多了,现在每次传统文化讲座最少20人来听,多时四五十人。”义工郑召霞说。

  诸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刁立武说,美德文化要从“无形”到“有形”,用实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可感可参与。

  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觉得好,汉车村配套打造孝德文化街,聘请专人绘制了80余面文化墙,村党支部院内、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街区路口、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家风家训和新“二十四孝”等孝道文化主题墙绘和横幅标语。

  从2019年底开始,除了日常免费给没有劳动能力的独居老人送一日三餐,汉车村还连续三年举办“孝老饺子宴”,志愿者在村里搭好戏台、摆好桌椅,与居民一起剁馅、和面、包饺子。“村里老人多,单是70岁以上老人就有190名。每次举办活动,他们要在子女陪同下到场,一是保障安全,二是让年轻人感受孝道。”李玉林说,“粽子宴”“饺子宴”唤起了村民尊老爱老意识,拉近了子女与老人的距离,培树了和谐家风、文明村风。

  村民对村里的事都上心了。开农资店的李瑞华成了村中“义务工”,村里要统计电动三轮车情况,大喇叭广播后,他从早到晚靠在广场上,一天就统计300辆电动三轮车。村里绿化,冬青统一拉回来后,村民自己拎回去种在墙边,各户负责日常打理;听说村里要办粽子宴,擅长包粽子的村民魏凤芝从纺织厂主动请假回来帮忙,村里久违的扭秧歌、踩高跷、舞龙灯等活动,被年轻人一个个传承了起来。

  “这两年我们组织的活动,村集体一分钱没花,都是村里能人或企业主动赞助的。”李玉林说,每次组织活动都有近200名老人参加,加上陪伴他们的亲人,至少需要150名以上的志愿者,都是村里青壮年帮忙。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