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高端论坛举行

  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新时代文化建设前行之路

  光明网讯 615日,由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编辑部主办,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承办的“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高端论坛在威海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南财经大政法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历程和收获、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未来和前景展开研讨。 

  历程与收获: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重要支撑 

  与会专家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领导人民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演进,重点围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丰富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着力,为新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支撑,取得了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其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关键。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其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障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才能准确鉴别文化领域中的错误倾向、找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坚定建设文化强国的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文化支撑。其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的主体性,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其四,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其五,正确处理古今中西文化关系,推动中华文化守正创新。 

  未来与前景:不仅继续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还要为世界文明贡献精彩篇章 

  与会专家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既是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将中华文化广泛影响全球的重要实践,更是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人民的文化创造动能持续释放的鲜活图景。人民群众是文化实践的主体和载体,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他们表示,要在指导思想上坚定不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中讲清楚“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的错误;要在服务人民上初心不改,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精神力量;要在守正创新上永不止步,在继承中转化,在借鉴中超越;要在对外影响上持续发力,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精彩篇章。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传承中华文化,需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内核、文化追求和精神标识。只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振兴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只有通过振兴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只有紧密围绕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全面、充分地运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当中,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精神才能充满生机、人文精神才能焕发活力,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郝书翠供稿)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