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写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60周年之际

  今年,是山东省社科联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省社科联团结带领全省社科工作者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承齐鲁文脉、发思想先声,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在回顾总结中辨析方向,既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最好祝愿。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60年来,历代省社科联人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先后组织开展了生产力标准大讨论、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40周年与山东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辉煌70年与山东走在前列等重大理论研讨活动近2000场次,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力保证了社科工作旗帜鲜明、方向不偏。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高举旗帜,社科联才能当好举旗定向的“护旗手”,社科事业才能旗帜高昂、行稳致远。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关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政治要求。这就要求社科联要发挥指导管理、组织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快构筑评奖激励、课题引领、论坛推动、讲坛传播、期刊阐释、志愿服务等“全链条”衔接的社科理论矩阵,着力在讲清理论渊源、理论脉络、理论品质、理论内涵上下功夫,在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上做文章,凝聚万众一心朝前看、同频共振向前走的共识合力。

  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证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6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省社科联从无到有,历经成立奠基、恢复发展、创新提升三个阶段,紧跟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逻辑;全省社科联系统从小到大,市级社科联实现全覆盖,县级和高校社科联分别达118家、71家,省社科联团体会员社会组织达164家,机构覆盖位居全国前列,基本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组织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造性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两个不可替代”“五个迫切需要”等许多新论断新要求,语重心长、饱含期望;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政策,给予支持、寄予重托,推动社科联的工作和全省社科事业迈入了守正创新的新时代。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社科联才能当好正本清源的“先锋队”,社科事业才能厚植根基、枝繁叶茂。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作为核心政治任务,需要社科联发挥“联”的功能、“合”的优势,牢固树立党建统领理念,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引导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一心一意听党话、心无旁骛跟党走。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相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遵循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60年来,历代省社科联人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山东、挖掘素材,提炼观点、总结经验,累计评出省级优秀成果1700余项,评奖改革探索吸引20多个省区市前来学习借鉴;举办社科论坛、智库沙龙等研讨活动370余场,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60余次;立项省人文社科课题1370余项,刊发高质量社科理论文章2400余篇,有力推动了齐鲁学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实践观点,社科联才能当好能征善战的“排头兵”,社科事业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山东迈入了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科界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科界肩负起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使命。这就要求社科联必须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上不负担当,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实践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上来,组织引导社科工作者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三圈一体化”等重要决策部署,加强学理辨析和路径研究,既要讲好“怎么看”,更要讲好“怎么办”,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中服务山东实践,在服务山东实践中丰富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把文章写在齐鲁大地上、写进时代课题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立场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是事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60年来,历代省社科联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做学问,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累计举办齐鲁大讲坛140余场,办坛模式和《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立法双双荣获省政府文化创新奖;组织省社科普及周活动30000余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1800余场,评出省级社科普及教育基地230余家;“线上讲坛”破题起势,单期观看突破260万人次,“云科普”工作体系应时而生,“大科普”工作格局加速形成。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人民立场,社科联才能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社科事业才能扎根人民、厚植根基。

  当前,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科联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大有可为,必须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着力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聚焦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社保等民生热点,把理论和舆论融通起来,把道理和故事结合起来,把线上和线下嫁接起来,加快构建理论传播、政策解读、价值弘扬、文化涵育、文明倡树“五位一体”和坛、报、台、网、端“多线协同”的社科工作新格局,从群众的创新创造中汲取养分、探求真理,在群众的火热生活中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真正把学问做出鲜活泥土味、做进群众心坎里。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路径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60年来,历代省社科联人始终秉持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的理念,聚力打造特色社科品牌矩阵,为事业发展注入了接续不断的强劲动能。从编印《哲学通讯》到创办《山东社会科学》,从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引入高考监督管理模式到实行专家接龙“背靠背”打分,从举办山东社科论坛到打造山东社科智库沙龙,从设立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到建立应急课题管理机制,从开设齐鲁讲坛到推出“线上讲坛”,从举办全省社科普及周到实施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改革创新”成为贯穿省社科联历史脉络最鲜明、最突出的一个关键词。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社科联才能当好攻坚克难的“改革家”,社科事业才能披荆斩棘、生机焕发。

  当前,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转折阶段,既有立时代改革潮头顺势而为的新机遇,也有补现实短板不足逆水行舟的新挑战,既有追赶“标兵”的紧迫感,也有摆脱“追兵”的压力感,迫切要求社科联把握好时代大势,应对好严峻形势,对标中央部署、省委要求、群众期待、先进省份和事业要求“五个坐标”,以流程再造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改革攻坚、应用对策研究改革攻坚、社科普及提升改革攻坚、组织体系建设改革攻坚、信息平台整合改革攻坚、考核督查机制改革攻坚“六大行动”,在刀刃向内中革故鼎新,在面向未来中强基赋能,推动事业创新性提升、高质量发展。

  坚持打造具有齐鲁元素的社科品牌,是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要求

  “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60年来,历代省社科联人立足当下、扎根齐鲁,依托山东优秀文化资源的丰厚滋养和全省各界干部群众的智慧创造,打造了由评奖、论坛、沙龙、课题、期刊、学术月“六大学术平台”和讲坛、科普周、志愿服务、科普基地“四大科普平台”构成的品牌矩阵,推出了《欣欣向荣的山东》《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百年探索》《环渤海城市与经济区协调发展研究》《杜甫全集校注》等一批扛鼎之作,提炼了“沂蒙精神”“胜利精神”等一批带有时代温度、彰显中国价值、具有齐鲁元素的文化符号,较好展示了齐鲁学术风采。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品牌引领,社科联才能当好走在前列的“探路者”,社科事业才能平台广筑、厚积薄发。

  当前,随着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人才流动等因素影响,避免同质化竞争、彰显本土化元素,进而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比较优势,需要社科联加强对学术研究方向的把握引导和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作,进一步加强平台阵地建设,采取调整评奖赋分标准、组织专题研讨、精准选题策划、探索“揭榜挂帅”、举办“圆桌会议”、开设专题专栏、加强成果推介等多种手段,吸引省内外专家学者弘扬山东传统、关注山东发展、研究山东实践、书写山东故事,着力打造一批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工作品牌,推出一批务实创新、经世致用的精品力作,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唱响山东主旋律、发出时代最强音。

  坚持培养造就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环节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60年来,省社科联始终把加强人才培养作为“筑基工程”,大力推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改革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办法,548人次荣获一等奖,45岁以下获奖者占比提升到50%以上;组织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评选,累计评出125人;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社科名家名作展,推选名家116人,德才兼备、学贯中西的高端齐鲁社科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人才为先,社科联才能当好组织联络的“勤务员”,社科事业才能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特别是在建设“科技强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区域招才引智已经现象化的背景下,加快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山东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时不我待、任重道远,迫切要求社科联要在服务人才、培养人才、延揽人才上求实创新、深耕细作,贯彻好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进一步强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的人才评价作用,扩大山东社科名家名作展的宣传推介效应,综合用好论坛、讲坛、学术月、期刊等平台载体的人才培养功能,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大家名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快推动形成人才引进“虹吸洼地”效应,聚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齐鲁学术高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省社科联60年来走过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党的领导,无不来源于集体创造,镌刻的是时代丰碑、人民智慧,书写的是中国故事、齐鲁篇章。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是岸。在构建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征途上,我们坚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作者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刘致福)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