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社科人才发展赋能——山东省社科联在改革创新中推进社科人才队伍建设侧记

  山东省社科联成立60周年巡礼之三

  为社科人才发展赋能 

  ——山东省社科联在改革创新中推进社科人才队伍建设侧记 

  齐鲁有才,于斯为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社科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凝聚人才。

  “从人才抓起,久久为功”,省社科联成立60年来,始终把育人才、出成果作为初心与使命,将其作为“硬核”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担当,聚力打造评奖、论坛、课题、展览、阵地等特色品牌矩阵,为社科工作者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引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评奖“指挥棒” 

  “真的不敢相信”,2019年,时年31岁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辉,一举摘得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刚过而立之年的王辉“受宠若惊”。这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这样的“少见”源自评奖改革的“远见”。“没有改革,绝不会有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崭露头角的机会,改革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评奖生态”,谈起当年的获奖,王辉如是总结。在山东社科界,提起社科评奖,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改革,“是改革成就了这个奖”,这已经成为社科工作者的共识。

  如今家喻户晓、声名远扬的社科评奖肇始于1983年,至今已经走过了近40年历程,是省社科联60年发展历程中匠心打造的品牌。“为社科事业育人才”,这是评奖的初心。践行初心,没有坦途,需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改革者进,创新者强。“不改革,人才出不来,评奖就没有活路”,基于这样的远见卓识,省社科联顺时代潮流而动,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拉开了大幕。评奖是指挥棒,必须“科学权威、公开透明”,这是改革咬定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00713163440.jpg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评奖改革一路高歌、阔步前进。从引入高考监督管理模式到授权客观赋分与申报者直接见面,从引入省外专家参与同行评价到实行专家“背对背”接龙打分,从11个学科组细分为更多个学科组,从单纯评成果到评成果与评人结合……一路改革,蹄疾步稳。与此同时,参评成果形式日趋多样,成果申报渠道不断拓展。历经34届改进完善、7600余项获奖成果检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导向愈发鲜明,一以贯之的改革步伐铿锵有力,评奖迈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时代。

  一部社科评奖发展史,也是一部评奖改革史。评奖,在一路改革中迸发出活力、散发着魅力。不论单位、不看背景、不问资历、不图虚名……在评奖引擎的拉动下,一切执着于社科研究事业的奋斗者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也催生了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的喜人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年以来,社科奖申报数量逐年增多,获奖成果“水涨船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持续高位攀升,2013年申报量首次逾千,至2019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589项;截至2019年,共评出优秀成果7438项。申报量越来越多的背后,是社科人才的充分涌流、科研活力的竞相迸发。更为重要的是,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评奖,为中青年优秀社科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以2019年第三十三届评选为例,40岁(含)以下获奖者130名,占52%,一等奖获奖者45岁以下10人,占33.3%,最年轻的31岁;授予62位德高望重、笔耕不辍的老专家“突出贡献奖”,发挥其传帮带作用;授予63位年富力强、躬耕学术的后起者“学科新秀奖”,扶持其崭露头角,德才兼备、学贯中西的高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2.评奖指挥棒部分配图.png 

  论坛“能量场” 

  2019年10月22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围绕“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几位社科界专家大咖,你一言我一语,在轻松的氛围中以“唠嗑”的形式交流切磋、分享共享,这是省社科联组织举办的一场山东社科学术沙龙上的一幕。

  微信图片_20200713163954.jpg 

  人才需要磨练,学术需要交流。为了促进“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省社科联开动脑筋搭建平台。举办学术年会,这是省社科联一开始的选择,也是学术界普遍采用的交流形式。但其局限性,显而易见,一年一次会,主题单打一,交流不够“味”,学者都喊“渴”,更重要的是研讨内容远远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节奏。

  回应社科工作者的期盼和需求,省社科联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进一步发挥“联”的优势,瞄准选题更广、周期更短的“打擂台”。经过多方学习取经、反复调研论证,省社科联于2010年趟出了一条新路子,探索推出“学术年会+专题论坛”模式,即年内先分别举行 10 次“山东社科年会专题论坛”,在此基础上再召开学术年会。通过专题论坛发现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汇聚到年会上交流,形成分散与集中研讨交流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自此,山东社科论坛应运而生,“聚焦学术前沿、推动理论创新、培养社科人才、服务改革发展”,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多层次、常规性、社会化的大型公共学术交流平台。

  3.论坛能量场部分配图-2019年5月18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承办的山东社科论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研讨会在济南举行。.png 

  省社科联并未就此止步,探索的脚步始终向前,论坛“家族”越来越大。近年来,论坛逐步形成大型论坛带动,专题论坛、学科论坛、学术沙龙、社科理论专家茶座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研讨机制。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论坛310余场,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400多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和近40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参加研讨,共收到论文12000余篇次,出版山东社会科学研究文集5部。论坛编报的《山东社科成果专报》先后得到历任省领导批示150余次,光明日报9次开辟专版刊发论坛创新观点,中央和省内各大主流媒体对论坛给予报道。

  课题“孵化器” 

  课题,在社科研究中发挥着引领学术、带动研究、锻炼人才的引擎作用。

  课题来自问题。一个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能够发挥杠杆“支点”作用,撬动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在山东,10万余名社科大军分布不同地域、众多领域,已有社科课题项目远远不能满足庞大且多元化的需求。作为广大社科工作者“娘家人”的省社科联的决策者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在思考、不断在探索。

  5.课题孵化器部分配图-a779f34b1813e780caaa7123d4e9861.png 

  千方百计增设新的课题项目,在增加课题数量的同时丰富课题体系,满足广大社科工作者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推动课题项目普惠、共享发展。这是省社科联回应社科工作者心声的行动“响声”。

  多年来,省社科联通过课题这一强有力抓手,凝聚全省基层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创新,课题项目从最初的“独角戏”发展到现在的“大合唱”,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

  ——设立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理论和现实问题,组织专家开展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设立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年度课题、专项课题,及时针对重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与省社科规划办联合设立“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学者重点培养计划专项课题”,着力加强对青年社科人才的支持和引导。

  ——设立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宣传普及和决策应用研究并重,精心策划选题,不断创新形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效益显著;

  ——设立山东省金融应用重点研究项目,以深入研究当前经济金融领域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重点,为山东省金融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持。

  ——与省社科规划办联合设立“山东省社科规划学术社团人才培养专项课题”,引导学术社团推出更多具有学术创新价值和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人才和研究成果,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学术社团人才培养体系和发展体系。

  “打开一扇窗,学者沐阳光”,山东省社科联设立的课题,让众多怀揣梦想、渴望进步的社科工作者获得了舞台、得到了历练、实现了成长,因课题而出彩。

  展览“群英汇” 

  社科史海,群星闪耀。

  2018年12月21日,济南市舜耕路46号,一场特别的展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名作展》,在省社科联办公大楼内布置一新的展厅开展了。消息不胫而走,在社科界引起极大反响。往日一向安静的大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强烈的理论自觉和学术担当,积极弘扬齐鲁优良学风、深耕思想理论园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名师大家、中坚骨干、青年翘楚,推出了一大批扛鼎之作。长期以来,他们淡泊自守、潜心治学,以著述贡献于时代,自己却鲜少立于聚光灯下,因此可能并不为社会公众所熟悉。

  “讲好山东社科人才故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社科联摆上重要日程、奋力探索推进的工作。举办此次展览,就是对这些成果卓著却又“寂寂无名”的专家学者的一次隆重“曝光”,旨在推动更多优秀社科人才和成果走进公众视野,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增添一抹社科亮色。本次展览作为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评出社科名家116名,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社会科学名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潜心治学、奉献社会的可贵品质和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见贤思齐、积极进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内生动力、奋斗活力。

  这次评选绝对是一次挑战,“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了这份“光鲜亮丽”的呈现,省社科联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社会科学学科众多、评选时间跨度大、类似综合推选没有先例可循,如何确定入选名家的标准?如何广泛推选?如何准确评选,确保公平公正?如何展览展示?如何扩大影响?一连串的问题成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难题。“这是我们的使命”,省社科联下定决心破解这一个个难题,成立了工作专班和项目组,按照目标要高、标准要硬、覆盖要广、渠道要宽、程序要明、效果要好的原则,有序展开,扎实推进,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形成了经得起检验的116人“硬核”名单,赢得全省社科界及有关各方的肯定与赞誉。

  2019年10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展览走出省社科联大院,走进山东博物馆展厅,在更广阔的舞台闪亮登场。“史无前例”!这是山东省首次在大型公共场馆集中展示全省社科界的代表人物与作品,集中展现了山东社科界“最美阵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社科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6.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参观展览.jpg 

  7.展览群英汇.JPG 

  立足于“全方位展示、立体式呈现”,省社科联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制作了《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创新发展中的山东省社科联》专题片,在展览现场循环播放,为参观者提供鲜活的学术之旅、社科盛宴,并从中更加形象、直观地感悟社科工作者的担当与贡献。

  “非常震撼”,参观展览的群众纷纷表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名家大家、精品力作在一起集中展示,深切体会到了他们上下求索、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境界,和学以致用、士以弘道的责任担当,很受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参观展览的社科工作者一致表示,将以社科名家们为榜样,坚定信念、担当作为,践行为时代立言、为时代明德的使命责任,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阵地“大平台” 

  “一路走来,《山东社会科学》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作为《山东社会科学》的“铁杆”作者,黄少安教授对杂志情有独钟。像黄教授一样,对杂志“有情有义”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其中很多人都是伴随刊物成长起来的,从名不见经传走向大名鼎鼎。

  QQ图片20200713181037.jpg 

  《山东社会科学》是省社科联倾力打造的学术交流阵地,是山东社科界公认的名片。1987年创刊以来,一代代办刊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始终以服务学科建设、繁荣社会科学、回应重大问题为宗旨,质量兴刊的发展理念贯彻始终,尤其是近年来以“八个不发”为代表的办刊“硬杠杠”“铁规矩”保障了杂志高质量运行。据粗略统计,创刊至今约刊发高质量理论文章11000余篇,在育人才、兴学术、促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无独有偶。创办于1988年的《领导科学报》,在省社科联大家庭中不断成长,为省内外领导科学研究人才提供了仅有的一份报纸交流平台,成为基层领导干部群体的“案头读物”,为他们当好领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提供着有益养料。

  “山东社科网”,彰显“社科”特色,发挥“联合”优势,着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科学研究普及平台、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服务平台,努力建设一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平台和门户网站;“山东省社会科学数据中心”,顺应信息化时代学术研究新变化,汇聚超大容量社科资源,为社科工作者带来海量资讯,推动交流共享;《山东社科界》始终坚持政治性、学术性、服务性办刊方向,交流工作经验的平台作用、展示理论成果的窗口作用、服务事业发展的参谋作用发挥更加到位……

  微信图片_20200713165139.png 

  一“联”群贤聚,一“合”事业兴。60年来,省社科联不断强化桥梁纽带作用,彰显社科之家功能,全省350多家科研单位,900多家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勠力同心,汇聚10余万社科工作者潜心学术、以文化人,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社科方阵力量体系蔚为壮观。

  薪火相传,社科强省的征途上,一辈辈山东学人与时代共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与君同行,为君赋能”,面向新时代,省社科联将一如继往地与广大社科工作者一路同行,为社科工作者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舞台!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陶云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