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社科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研讨会观点摘要

  2021年8月26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承办的山东社科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办,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央党校、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68家单位的8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80多篇。现将部分观点摘要刊发。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担当作为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徐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深刻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的规律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是理解至少一百年来中国历史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维度,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和重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可以从这两者的密切关系中找到最重要的答案。两者所共同发挥的作用,以及后续发展的进程,已经、正在和必将深刻地影响世界,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在新的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始终保持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如何落实好“两个结合”的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并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如何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作用;如何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造性实践和丰硕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印证和进一步发展的沃土和生动素材;如何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伟大建党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如何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思路清晰,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更加有机地与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在推动“两个结合”方面,在推动党建创新方面作出山东贡献等,都是需要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山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重大责任,要深探究,建真言,讲实话,献良策,展大家风采,真正为中国共产党、为新时代发应发之声。

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社科力量

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刘致福

  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在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担负着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使命,要聚焦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历程和理论创新成果,勇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者、阐释者和传播者。一是在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上下功夫。要结合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着重加强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的研究阐释,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植入、融合、创新、发展的逻辑进程和重大贡献,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在研究阐释百年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发展上下功夫。要深入研究阐释百年来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历程,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推动党的建设的巨大作用;要深入研究阐释百年来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把握好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努力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思想保证。三是在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部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指导实践,用发展着的实践证明和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紧紧围绕“四个讲清楚”,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价值契合性、融通互动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七个走在前列”“八大发展战略”“九个强省突破”等重大部署,深入开展学理辨析和路径研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山东落地生根。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教授 柳建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主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这些创新理论成果中的最新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谱写了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只有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永不落伍,永不懈怠。

为何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教授 韩庆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要做到两个结合: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定要与具体实际、条件相结合。二是从实践上来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教训充分表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会给革命、建设、改革带来严重危害。三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一般和特殊辩证关系基本原理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原理的具体运用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话语这三个方面都需要中国化,在中国扎根开花。二是“化中国”,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改变中国、推动中国的历史进步。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路径:通过“中国化”“化中国”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何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条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定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起点,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条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反映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表达中国话语,中国具体实际主要包括“历史方位—主要矛盾—根本问题”。第三条路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联系的,不能离开一个去理解其他两个。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颜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党的百年历史基本形势所决定的,是党的成功密码、胜利法宝。百年历程极为不易,战胜困难唯有奋斗。条件越是艰难,越是要迎难而上;形势越是严峻,越是要一往无前;压力越是巨大,越是要冲破阻碍;挑战越是尖锐,越是要勇于拼搏。这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品质,激励着党在斗争中求胜利、靠斗争得胜利。

  百年来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是:人民是胜利之本,得人心得民心,就有了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铜墙铁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革命低潮时不动摇,经历挫折时不退缩,承受压力时不畏惧,就能够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转败为胜。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条件论但不唯条件论,用“钢少气多”打败“钢多气少”。掌握危与机、败与胜、难与易、险与夷的转化规律,善于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增强党掌握历史主动的能力。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形成进行伟大斗争的主心骨,保持党的集中统一,全党团结一心,带领人民合力抗击风险挑战。把握大局大势,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渡过激流险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 包心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站在时代高度、着眼国情变化,牢牢把握三个相互关联的科学论断: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新时代;三是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时代中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传统文化既是基本国情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特有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着眼时代要求、把握精髓真谛,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二是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基本方针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方向;三是始终坚持抓住根本,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真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扎实做好“两个结合”的文章,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总结百年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牢牢把握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基本原则,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先导,必须始终坚持以规律为遵循。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党治理

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韶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情办好,把弘扬中华文明的事情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办好。”“把中国共产党的事情办好”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在我国,政党政治的根本性质、政党与国家关系的逻辑起点,决定了政党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政党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能力。政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前提、核心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转化、目的要求。政党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化和与价值融合,构成现代国家成长的内在机理。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历史经验表明,政党先进性质不会自动生成,要靠自觉建设;政党先进作用不会自然实现,要靠主动发挥;政党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要靠精心维护。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得到的基本认识是:只要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以占据真理制高点、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以占据价值制高点、始终站在人民群众最中间以占据道义制高点,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以强化政党权威增强行使政党权力的实践效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党治理的总要求,也是衡量其科学化水平高低的总标尺。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总结与理论自觉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刘本森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实际成功结合的一百年,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两个结合”是党的百年历程的实践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自觉到理论自信的过程。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实现“两个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两个结合”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深刻认识到实现“两个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的迫切需要;要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两个结合”的基本经验,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基本规律,系统把握科学的路线方法;要推动“两个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辩证地、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写出“两个结合”的大文章。

新时代党史观的内在逻辑思路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徐艳玲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这就从党史价值和意义的视角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史观。通览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史观,涉及了党史价值观、党史认知观、党史研究观、党史学习观等。其中党史价值观,回答了“党史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党史认知观、研究观、学习观则分别回答了“怎样认识党史”“怎样研究党史”“怎样学习党史”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就构建起了以价值观为意义统领,以认知观、研究观、学习观为实践指引的内在逻辑思路。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新起点,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和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史观,为我们以史为鉴、把握规律、开创未来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意义空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邱春林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百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不懈探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最早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长征胜利后,基于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总结,包括抗日战争新鲜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在革命大本营延安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示范者,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再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立自主的探索,都体现了这一点。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四点原则:总结历史经验但不否定自己的历史;破除僵化思想但不动摇思想理论的根基;适应时代潮流但不迷失发展方向;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但不照抄照搬,推进人类文明互鉴。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长河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总结历史经验有效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孙玉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成功应对了党内外的风险挑战,化危为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总结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与教训,化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应对危机的重要经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党始终成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主心骨。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智慧和力量之源。两者紧密结合,确保成功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坚持统筹兼顾,新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有效应对国际局势恶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要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观念,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新时代,要更加重视在应急处突工作中提升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全局性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方式,应对和化解风险与挑战。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社会建设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德坤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社会建设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起步奠基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探索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新发展阶段、新时代取得新成就阶段。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社会建设的历程,取得以下基本经验: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第二,始终坚持正确把握社会建设的目标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山东社会建设的目标方向。第三,始终坚持社会建设与国情省情实际相适应的基本前提。要想实现社会建设的良性发展,必须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建设政策。在社会建设领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山东省情出发,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模式。第四,始终坚持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第五,始终坚持制度创新是社会建设的关键举措。省委不断探索适应省情的社会建设机制,把制度创新作为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最关键、最基础的改革任务来抓。研究制订了制度创新工作方案,不断加大落实力度,推进社会建设深入开展。

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征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首先源自于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于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正是因为始终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的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的信念,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中国共产党能够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科学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以人民利益为己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关键所在。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直面党内突出问题,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党的战斗力。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