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筑牢“十强”产业战略支撑——三论黄河国家战略的山东担当

  本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只有紧紧抓牢新旧动能转换总抓手,努力在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塑成优势、赢得主动,为推进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代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是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长期形成了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产业结构,炼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转型发展任务重。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思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突出发展生态环保经济,聚焦打造“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抓实,逐步构筑起支撑优良产业生态的四梁八柱,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步步走深走实。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状况还未根本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有待强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让新动能最终成为主导、占据主流,依然任重道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决筑牢“十强”产业战略支撑,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实落地、取得更大成效。

  筑牢“十强”产业战略支撑,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持续高质量精准化推动“双招双引”。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就是明天的质量效益。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优“十强”产业,最终要靠一个个项目来完成。一个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往往能够带来一条产业链,造就一个新产业,催生一个新产业集群。黄河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必将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拓展更大发展空间,能不能抓住用好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关键就看各地能不能招引来契合当地产业特点、资源禀赋的大项目好项目。要立足沿黄地区生态特点,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严格能耗、水耗、质量、安全门槛标准,实施生态环保产业促进计划,加快推动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更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要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瞄准产业前沿领域和短板弱项,谋划实施更多引领型、支撑性项目,有针对性地布局建设项目、培植引进企业,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筑牢“十强”产业战略支撑,必须拿出最优资源,集中最优力量,打造最优生态。当今时代,产业的竞争靠生态,产业自身的做大做强同样需要生态。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注重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高效配置,注重产业链的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十强”产业战略支撑作用能否充分凸显,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更大空间转换动能,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形成制度环境优势,吸引更多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要突出深化制度创新,用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开放载体和制度空间,形成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集聚优化的新高地。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着力打通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堵点,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降低各类交易成本。要始终围绕“十强”产业项目推进落地、建设达产,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长效机制,以最优质、最便捷、最实在服务,不断增强广大企业投资意愿、信心和预期。拿出更大气魄,调动更多资源,统筹各类要素,努力营造要素资源高度集聚、产业集群充分孕育、市场主体深度互动的优良产业生态,我们就一定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