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疫情期间如何在网上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1月,教育部提出相关要求,鉴于疫情影响推迟各大中小学2020年春季开学的日期,并要求各地学校“停课不停学”,充分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我国现存教育体系内的重要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确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影响,党中央和教育部为了充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保障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常开展,避免学生的学习活动出现断层,在2020年1月提出了全国教育工作“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相关要求下达以后,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提出了一系列线上教学政策,各大中小学积极展开部署与行动,充分发挥各种现代教学平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线上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不被打断。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有重要影响,在线上教学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家国理念”,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为今后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直播教学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模式,在国民生活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教师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转变传统课堂教学常规思路,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网络直播活动相融合,设计出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新模式。同时注重在教学内容中穿插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有效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例如,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时,可以预先在网络平台上为学生下载一些各大院校推出的“精品网络课程”。比如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拓展性历史思维,在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类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超星泛雅平台推出的《西方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等相关课程内容,为学生剪裁制作一些教学视频,再结合现代网络直播平台为学生进行播放,同时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上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教育材料。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视频教学过程中

  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大规模应用,在教育领域,将现代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达的网络宽带技术和各类线上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视频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具有互动功能的视频教学活动,在视频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做到专业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坚持发挥思政教育课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西方文化思潮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潮不断碰撞,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思想中明辨是非,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课题。比如说,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抗击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各地医护人员紧急支援湖北武汉疫区,以及我国对意大利、非洲等国家的医疗援助等,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对国家的热爱,对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在线上教学活动中的质量。

  三、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无论是课堂实地教学还是网络线上教学模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教育方针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实际的线上教学互动中,教师不仅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互动,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对线上教学内容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觉开展关于爱国主义知识内容的学习活动。在语文线上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对学生讲到一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比如屈原的《天问》《离骚》,《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在线上教学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在线下自主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与督促。可以联合学生家长引导学生加深对屈原等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的课外了解,在视频互动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爱国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观赏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类影片如《我和我的祖国》《建军大业》等影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做到线上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入。

  综上所述,在疫情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各种类型的线上教学互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荒废、不间断。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线上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线上教学课程体系,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秀敏)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