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母爱如海托“孤舟” ——记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上)

  “妈妈!”“杨妈妈!”“哎——好孩子!”1月8日早饭后,一座环形楼的二楼走廊里,闹嚷嚷中走来了一位女性和一群孩子。孩子们叫着“妈妈”,一路欢呼,簇拥着她出去做游戏;女子弓腰俯身,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笑着看看这个、叫叫那个。他们笑着闹着,像一阵彩色的旋风,似一场快乐的派对。

  这不是游乐场、幼儿园,这是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收养孤弃儿童的地方。这位女性,是51岁的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从业22年,她养育过1029个孩子,其中467人被爱心家庭领养。在各级党委政府对孤弃儿童的关心关爱和托底保障下,她和同事们一起,用爱心托举着一只只被命运搁浅的“孤舟”驶向光明彼岸。

  “只要来了,就是我的孩子”

  2000年3月,杨柳依依的时节,29岁、初为人母的杨守伟被调到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部当护理员。不就是看孩子吗?她想。可是一报到,她愣住了:快10岁了还不会走路、盲聋哑、饭喂到嘴里不会嚼······这里的孩子九成都是重病重残儿童,怎么哄?可一听说他们都是孤弃儿童,她心软了,决定留下来照顾他们。

  在福利院,护理往往就是救命。早产儿敏敏入院时只有2斤9两,还有心脏病、肺炎,奄奄一息。杨守伟主动请缨护理她。当时院里没有保温箱,她24小时用热水袋给孩子保持体温;孩子不会吞咽,她就两小时一次往孩子嘴里滴奶。一个多月,敏敏就长了5斤;1岁左右,借助“明天计划”,敏敏做了心脏手术,逐步恢复了健康。

  潍坊市社会福利院老院长张新民至今印象深刻,杨守伟对院里的孩子视如己出。2004年,杨守伟和同事带着3岁的唇腭裂患儿黎明去青州做手术。术后,小黎明不找别人,又怕他抓伤嘴唇,杨守伟整整抱了他三天三夜。这一幕被去医院采访“微笑列车”的媒体拍到,杨守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当年“感动齐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上了5年半夜班后,2006年,杨守伟竞聘成为院内模拟家庭“小精灵之家”的“家长”,负责全院0-3岁婴幼儿和3-16岁脑瘫儿的护理。照顾孩子,她更感到责无旁贷了。

  2010年2月18日,福利院接收了一个皮肤雪白的艾滋病抗体阳性患儿雪雪。有的临时护理人员一听,立即辞职回家了。杨守伟初听“艾滋”两字,也有点害怕。但她没有被吓倒,主动担负起了照料责任。她多方咨询专家了解到,雪雪与真正的艾滋病患者不一样,有可能转阴,就嘱咐大家稳住心神,制订专门的护理方案。经过护理员们的悉心照料,雪雪8个月时抗体转阴,3岁时被家庭收养了。

  不止是敏敏、雪雪。22年间,杨守伟护理过浑身结痂化脓的鱼鳞病孩子、没有右半边肋骨的孩子,患甲肝、乙肝等传染病的孩子。问她哪里来的勇气,她说:“他们被父母遗弃了,我们再不管谁管呢?必须无条件接纳。只要来了,就是我的孩子!”

  “尽一切可能把命运亏欠的补给孩子”

  记者前后4次去潍坊市儿童福利院采访,感受到这里的孩子放松、友爱。他们有的朝记者招手,有的跟记者说“阿姨好”。

  杨守伟刚到福利院那会儿,孩子们还不是这样活跃。他们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吃手指,经常无缘无故地哭。

  2006年,在一次发烧住院僵卧病床后,杨守伟突然明白孩子们为什么在床上哭闹了。她回院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脱离床铺”:每天两次把孩子抱到地垫上,让孩子能坐的坐,能爬的爬,一起玩、一起交流。护理员们则坐在地上,怀里抱一个、背上趴一个,和孩子们一块儿玩。渐渐地,孩子们不再发呆、躲人了,开始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了。“孩子理解的爱,就是妈妈的怀抱。咱要让每个孩子得到平均的爱。”杨守伟说。

  对脑瘫等活动受限的孩子,她也不落下。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投入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搬到了潍坊高新区的新址,医疗、康复、教育、生活条件都更好了,她借此对脑瘫儿开展情感交流、心理呵护、音乐治疗、康复训练。她总结出的“脑瘫儿童四措并举综合干预法”,获得了2012年度“全国心理管理与技术创新一等奖”。

  “护理员懂孩子、爱孩子,他们才能生活得更好。我要尽一切可能,把命运亏欠的补给孩子。”杨守伟说。

  “为了这点光,我愿付出所有爱”

  回归家庭,是孤弃儿童最好的出路。为了“这一天”,杨守伟和护理员妈妈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早产女孩贝贝下肢畸形,快两岁了还不会站立。杨守伟给她拟定康复计划,坚持康复训练15个月后,贝贝站起来了,还学会了走路,后来被收养了。

  在儿童福利院三楼,记者看到,整层都是教室,功能分工细、教具器材齐全,孩子们在此可以练习手眼协调、大动作、走路、抓握、手工等。

  除了教会孩子们生活自理外,杨守伟还教孩子学会表达爱、付出爱,让他们有朝一日能心灵健康地走向社会。小男孩洋洋有严重心脏病,第一次手术后嘴唇发紫,很多家庭不愿领养他。他4岁多时,有领养家长到院内看孩子,正赶上吃饭,洋洋第一个进来,跟杨守伟摆桌椅、帮孩子们穿罩衣;吃饭时,旁边的孩子看着他的碗,他就把饭递给孩子吃。那位家长被感动了,说:“这孩子我要定了,一定要给他一个家。”

  “有些孩子虽然不能说话,不能动,但每当我走近他们,抱起他们,都会发现,他们眼里会发出光。”杨守伟说,“为了这点光,我愿意继续传递所有爱、付出所有爱。”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