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烛光辉映党旗红——记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下)

  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护理员们总是坐在孩子们中间,搂着、抱着孩子,很少看到空着的怀抱、闲着的手。

  孩子多、病残重、环境相对封闭,怎能做到不厌其烦?同事们说,团队不是一天半天形成的,作为共产党员和副院长的杨守伟,22年坚守一线,给年轻人带了个好头。杨守伟和同事们把党支部取名为“烛光党支部”,用默默奉献点亮孤弃儿童的人生。

  蹲下说话,躺下试饭

  入院第一天拍下照片、留下手印脚印、记下身长体重,出牙、会爬、能走、上学等每个阶段都留下照片、写下记录。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二楼一间办公室,一整书架的成长记录,看过的人无不动容。

  “以前总有领养家长问我,孩子小时候什么样。”杨守伟说,“于是,2008年,我带领大家开始记录,让孩子的人生不留缺憾。”

  在杨守伟心里,孩子是一切的中心。杨守伟的同事、护理员张永敏说,2012年自己进院工作,时任养护科负责人的杨守伟给了她一份名单,让她背熟。上面是80多个孩子的姓名,和每个人的特点、喜好、养护注意事项。“这份名单,是最好的入职教材。”张永敏说。

  护理员王敏说,对行动不便的孩子,杨守伟带领他们定期更换房间的绿植、装饰,让孩子们保持新鲜感、探索欲。平时交流,他们蹲下和孩子平视;有的孩子自己没法坐起来,杨守伟曾让大家躺下体验,躺着吃饭有多不舒服,借此强调孩子吃饭时尽量让头高些,可用半卧位,或用坐姿矫正椅、靠枕等帮孩子坐起来吃饭。

  为孩子学习,为孩子创造

  福利院的孩子九成是重病重残,护理难度大。2000年,初来福利院,杨守伟上夜班。铁门一锁,她一个人陪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状况,她巡夜的时候腿直哆嗦。

  2006年,高中毕业的她开始“恶补”育儿、护理知识。她上网、查书、外出听课、四处求教,用5年时间取得了孤弃儿童护理员、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蒙特梭利中级教师、社工师等证书。

  学了,立马用到孩子身上。学了育婴师,她带护理员们给孩子做抚触、做亲子操、多拥抱,喂奶喂饭时跟孩子保持眼神、语言交流;学了早教,她和同事们抢抓孩子成长敏感期设计游戏、加强训练;学了营养师,她跟院里申请,给孩子们开了“小灶”;学了社工,她注意调节孩子和“护理员妈妈们”的情绪,请同事李海云给大家留影,在平凡工作中制造惊喜……

  福利院里一个孩子一个样,有些康复用具买不到,杨守伟就带着“护理员妈妈们”自己设计、亲手制作。唇腭裂患儿吸管式奶瓶、脑积水儿童头部“O”形枕、脑瘫儿童“T”形垫等,现在都展示在杨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有的已被业界推广使用。

  2020年大年初三,疫情当头,为了保护孩子,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全部封闭。杨守伟带队,党员担纲,34人进入封闭区。杨守伟带领同事们制定了消毒通风、分餐送餐、物资采购等20多项工作制度,白天精心照料孩子,自己动手消毒保洁、处理垃圾、维修设备设施;晚上,几名党员巡夜,2人一班、2小时一趟。防控之初的20多天,杨守伟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同事们说杨守伟是主心骨,她却说自己被大家感动着:特教老师苏娟娟在院封闭教学,爱人被派到外地抗疫,公公在内蒙古老家,婆婆带孩子在潍坊家里,经常晚上四地视频连线;还有的同事父母生病、孩子高考也没法陪伴,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才真的不容易。

  像一支支烛光,点亮孩子的人生

  杨守伟最骄傲的事儿,就是院里养育的孩子被夸奖。有一次,他们去省民政部门办领养手续,工作人员说:“这些潍坊孩子,干干净净、懂礼貌。”

  杨守伟工作后带的最大的孩子,是今年35岁的孙春梅。2005年,孙春梅从潍坊卫校毕业,放弃了一家区级公立医院的工作机会,回到福利院工作,跟杨守伟共事5年。2010年,社会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分开时,她主动要求到潍坊市社会福利院,照顾特困老人和孤弃残障青年。杨守伟他们看大的孩子,不能回归社会的,转到孙春梅所在的社会福利院照料。孙春梅接过接力棒,继续照顾这些弟弟妹妹。

  “现在孩子们的身边除了妈妈,又多了姐姐。春梅回报社会了,我们多年的养育没有白费。”杨守伟欣慰地说。

  在爱人和女儿心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杨守伟年轻时留在福利院“儿童楼”窗口的剪影,让人想到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刚巧,杨守伟和同事们,后来把自己的党支部也取名“烛光党支部”。

  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推广和产检普及,近年来,新增孤弃儿童越来越少了。各级党委、政府全方位支持关爱困境儿童,杨守伟他们又承担了部分困境儿童的养育责任。同时,他们还免费帮助院外贫困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杨守伟带领同事,像一支支烛光,又点亮在新的窗口。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