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党史百年闪耀 我为三农添彩”记者见面会

  省委宣传部举行第二场记者见面会,邀请3位农业农村领域基层党员代表讲述“三农”故事

  扛牢使命担当,矢志为农服务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百年筑伟业,三农绣华章。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一条重要主线。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离不开山东“三农”一线工作者的默默奉献。7月23日,省委宣传部举行第二场记者见面会,邀请3位农业农村领域基层党员代表,围绕“党史百年闪耀,我为三农添彩”主题与大家交流。

  “能取得这项成果,得益于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得益于国家和山东省对农业及种子工程非常重视,而要说‘秘诀’,那就是团队成员‘十年磨一剑’的科学精神,勠力同心、久久为功,最终实现科技突破!”面对记者关于小麦赤霉病研究成果的提问,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孔令让这样作答。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国际性难题。我国是小麦赤霉病受害面积最大的国家。“作为一名小麦育种工作者,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义不容辞地扛起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孔令让说,他所领衔的“小麦遗传改良”团队由3名教授、4名副教授,以及30多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党员占比超过50%。在团队中,每一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攻坚克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00年,孔令让团队首次在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发现抗赤霉病的材料,自此开启了长达20年的不懈努力。“每年‘十一’前后,是整地、播种的时间,‘五一’期间正是小麦开花杂交时间,几十年来,这两个假期,我们从来没有休息过。”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孔令让团队终于在去年完成小麦抗赤霉病Fhb7克隆和机理解析,并成功转移到栽培小麦,培育出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小麦遗传改良”团队也被授予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荣誉称号。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1993年,安丘成为全国农业百强县,是粮食生产“吨粮田”、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安丘模式”等先进经验诞生的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安丘农业的‘金字招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越擦越亮。”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伟说。

  在见面会现场,郭伟展示、推介了“安丘大姜”等特色产品。“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管并重,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二维码’追溯制度,严把‘源头控制、过程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四道关口,真正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郭伟介绍,安丘是首批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优秀示范市,他们联合多部门研究建立了粮食、蔬菜等6大类40多个农业标准综合体,通过3000多家合作社推广实施了33个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200多项技术标准,“安丘大姜”“安丘大葱”纳入欧盟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范围。

  从镇村到全县,一步一个脚印,郭伟和镇村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不断探索推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全产业链现代化。目前,安丘蔬菜年出口量达到80万吨、出口额60亿元,占潍坊市的70%、全省的20%以上,外向型农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近20年,高唐县梁村镇农技站站长韩秀丽时刻不忘入党时的誓言——“要把青春和满腔热血奉献给家乡这片热土!”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2018年韩秀丽建立了梁村镇农技推广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全镇84个村的干部、党员和群众。“多年来,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时刻接受群众的电话或微信咨询。”韩秀丽说,群众在群里咨询农业生产中间遇到的问题,比较简单的就在群里直接解决;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韩秀丽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通过这个小小的微信群,全镇农户的技术难题基本上都能快速有效得到化解。

  梁村镇耕地面积近10万亩,是粮食种植大镇,但是群众的种植收入不是很高。韩秀丽多次通过县农业局与省农科院联系,引进了花生/玉米间作、盐碱地种植花生以及棉花/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经过实际测产,在不影响玉米和棉花产量的基础上,花生亩产达到200多公斤,每亩可增加收入近800元。这几种模式的推广成功,吸引了省内外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来梁村镇观摩交流,专家们表示:“一个基层农技人员能有这样的新理念,将这种新模式推广成功,真是了不起!”

  坚守初心使命,助推乡村振兴。3位党员代表在农业农村领域一线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示了“三农”工作者矢志为农的使命担当。乘势而上,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三农”工作者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继续谱写新篇章。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