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关街道海晏门文化长廊正式落成。这条长约300米的徽派文化街和熙熙攘攘的闹市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
“海晏门”原为清朝时期老济南城外墙的一处圩子门,“海晏”二字,取自“河清海晏”的喻意,语义为黄河水清,大海平静,喻指天下太平。“海晏门”附近的海晏门街,便由城门名而得名。如今落地而成的海晏门文化长廊,位于海晏门街西出口处,从历史、自然、地理、人文四个方面,讲述“海晏门”背后承载的故事和文化底蕴。
2020年年初,为提升沿街布景美化程度,历下区东关街道广招文人贤士参与设计海晏门文化长廊,将新时代文明精神与泉城历史文化融合,为人们展示出一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人文画卷。围绕山、泉、亭、城、文、德、和七大核心主题,海晏门文化长廊的墙面展现了十六位与济南历史相关的名士肖像,生动表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
回望历史,我国古代五帝之一——舜择地依山而耕、依水而居,留下“舜耕历山”的传说,历山也就是现在的千佛山。登上千佛山,欣赏济南主城区的风光,仰观俯察,齐烟九点。
泉
济南因泉而名,泉是济南的灵魂所在。“闻济南多甘泉,流水被道,蒲鱼之利与东南比,东方之人多称之。会其郡从事阙,求而得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听说济南以泉闻名,于是便主动请缨而来。曾巩在济南任职期间,考察认定了济南泉水的源头在南部山区,还主修了大明湖的北水门、百花堤和“七桥风月”。
亭
历下亭是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千佛山(古称历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唐天宝四年,杜甫来到济南,在历下亭宴会游赏,赋诗“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亭中坐怀古,桥畔静观棋”,济南历下亭得名篇“加持”,经风雨而独存。
城
清代文学家刘鹗将济南的垂柳称为“垂杨”,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进得城来,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在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伴陪下到了济南,离开济南后的泰戈尔,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我怀念满城的泉池,它们在光芒下大声地说着光芒。”作为人民艺术家,老舍不少作品以批判传统文化痼疾见长,但是,老舍描写济南的散文却清丽、动情。济南这座城,令一众文人雅士对其情有独钟。
文
自古济南的城市文化里就有崇鲁礼、尚齐风的传统,所以有了孔门弟子闵子骞“鞭打芦花”感天动地的孝行。公元184年,曹操出任济南相;公元229年,曹植被封济南境内的东阿王。曹操与曹植是都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也多是诞生在济南周围,正是因为他们,济南才成为魏晋时期文学的鼎盛之地。李清照和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济南二安”,他们在词坛上双峰并峙,使济南同时迸发出两种文化魅力。
德
我国古代五帝之一——舜,最为后人铭记的是治家之孝和治国之德。《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里说的虞帝就是舜。秦琼是“山东好汉”的代表人物,隋朝末年,李渊父子建立唐朝,秦琼立下汗马功劳,唐太宗念秦琼忠勇双全,令其为自“护国公”,当年的国公府,就建在现在的五龙潭边。山东人忠、孝、义、勇、信的形象跃然于胸,百姓将好汉秦琼奉为“门神”,以求驱鬼避邪。
和
如今的济南,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优”荣誉,“中优”战略下的历下区把握机遇,走上发展快车道。和谐发展,河清海晏,更激发了笑迎八方客的海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