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用民族歌剧阐释沂蒙精神,众主创谈创作:《沂蒙山》能撞击你的灵魂

  民族歌剧《沂蒙山》于6月20日、21日成功在故事发生地临沂演出,沂蒙精神响彻红色大地。该剧总导演黄定山说,《沂蒙山》“回家”演出是主创团队每个人生命中非常具有意义的一天。在演出空隙,该剧主创接受记者采访,畅谈《沂蒙山》的精益求精式打磨、提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动人角色

  从沂蒙山长出来

  歌剧《沂蒙山》的总导演由原总政歌剧团团长、编剧、导演黄定山担任。对于该剧,黄定山像剧组其他主创一样用情至深。“我相信这部倾注着所有创作人员的心血之作,会真正地与沂蒙人民的心连在一起。”

  黄定山说,该剧创作过程中,团队多次到沂蒙山采风、采访,从历史材料和真实事迹中提炼人物、故事。“这样大体量的戏剧创作,一定是主题、故事、人物同步进行,一定不能主题先行。必须用鲜活的人物、故事来讲述‘生死与共,水乳交融’这八个字的精神内核。如果达不到这个高标准,就无法呈现一定的艺术高度和思考深度。”

  从观众反响来看,不仅剧中军民一心齐抗战的悲壮故事引发共鸣,剧中代表着沂蒙儿女精神追求的海棠、以滴血喂奶的革命烈士陈若克为原型的夏荷、以26岁为国捐躯的烈士邱则民为原型的林生,以及为抗战舍弃生命的孙九龙、小山子等人物都贴近现实,感人至深。黄定山说,因为他们都是从沂蒙山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真实人物。“《沂蒙山》对人性的表达,绝没有隔靴搔痒,更不仅是一种温情呈现,而是能撞击你的灵魂。”为了演得好、演得像,王丽达、张卓、杨小勇等主演多次到沂蒙山采风,深入体察抗战时期沂蒙人的生存环境、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让人物更加真实,不浮于表面。

  黄定山说,《沂蒙山》之所以所到之处反响都很好,得益于主创团队极致的艺术创作追求。演出30多场后,《沂蒙山》的好口碑已深入人心,谈及对该剧最满意的地方,黄定山说,《沂蒙山》对歌剧艺术的高品质、精湛艺术的追求,在中国歌剧界处在一个高峰、高标准。“我最满意的是《沂蒙山》整体的、综合的高度。”

  目标是打造

  一流民族歌剧

  《沂蒙山》从去年12月首演后,一直好评如潮,但半年多来主创仍在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改、加工、打磨,并于近期创作了新唱段加入剧中,以让剧作更加精益求精。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该剧艺术总监张桂林称,创作《沂蒙山》初始,目标就非常清楚,一是要打造中国一流的民族歌剧,制作一部在中国歌剧历史上能够留下的作品,二是讲好山东故事、讲好红色基因故事。“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一流作品,不允许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凑合,绝没有敷衍、糊弄。”

  张桂林说,该剧不仅曾有一次大的“推翻”,在成稿基础上另起炉灶,而且在不断打磨中出现过直接废掉两场戏、因太过惨烈和饱和而拿掉一场大戏的过程,以让作品的内在节奏、布局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大的修改十几次,小的修改不计其数。随着剧作的基本成熟,修改的难度也在日益增加。为了改一个小地方,主创会思考好几个月。”

  对于舞台艺术的这种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黄定山则表示,任何一部艺术精品都是在不断加工、打磨中完成的。观众给与好的建议,都应该汲取。

  对于民族歌剧《沂蒙山》最终要以怎样的样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张桂林则说,修改是无止境的,看到问题必须改。“沂蒙精神一直是激励、感召剧组前行的核心力量,大家得到了提高和锻炼,每一个人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