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泰安新泰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杆跷

  独杆跷源起于山东泰安新泰市羊流镇大洼村,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造型奇特,表演动作花样繁多,在山东民间舞蹈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独杆跷的道具是一根高约1.8米、直径4.5厘米的圆木棍,上端钉上一横木抓手,在0.9米处安装一块供人踩踏的踏板。金蟾道具为一绿色的蛤蟆头罩,一条包住全身的绿色蟾衣。乐器是一面戏曲用锣,一面戏曲用鼓,道具、扮相、乐器、演出都具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和套路流程。

 

 

  独杆跷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为赢得寺庙道观的赞扬和群众的喝彩,突出自己的特点,高跷艺人王家络,将高跷发展为单脚跷,后来又把绑在跷腿上的绳索去掉,不用任何固定物,只用单脚上下踩板进行表演,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独杆跷”。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