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聊城东昌府雕刻葫芦:守望传统文化 融合现代精华

  从传统文化中起笔,在崭新时代里发展。本次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东昌府雕刻葫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在聊城展区,并大放异彩。

  作为手工艺品,东昌雕刻葫芦经历了千年的风霜,从宋代流传至今。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褪其古朴的色彩,不惧时代浪潮的打磨,在风吹雨打中经历了起承转合,东昌府雕刻葫芦的光泽变得愈加迷人耀眼。

  起与承

  起源于传统 传承于现代

  从宋代起,东昌府雕刻葫芦便已开始流行。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开通并流经山东,大大促进了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东昌府更是一举成为了京杭大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首,东昌府雕刻葫芦也顺着这条绵长不断的运河流往全国各地。

  据本次博览会东昌府雕刻葫芦参展企业義珺轩的负责人贾羽介绍,东昌府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充足的水源、独特的土壤、适宜的气候环境,为东昌葫芦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这里的葫芦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遥远的传说给现代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也为现代人留下了赖以生存的技术和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

  古时候,葫芦有着“护禄”“福禄”的意义,可以给家庭带来福气、气运。“现在我们把传统的葫芦雕刻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相结合,像这个香筒,我们用竹子做内胆,用葫芦做外壳并进行雕刻,结合起来名字叫做‘竹葫’(祝福)。美感与实用相结合,非常受大家欢迎。”贾羽拿着制作精美的香筒告诉记者。

  转与合

  传统老手艺 焕发新活力

  在被称作民间工艺品之前,葫芦雕刻是以贫苦手艺人走街串巷讨生计的方式存在并延续下来的。他们将取之不尽的社会题材赋予了手中的小小葫芦,使葫芦有了故事,有了个性,有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雕刻的葫芦图案精美,刀法流畅,虽价格昂贵,却供不应求。1978年,民间老艺人进行了雕刻升级。由原来在葫芦上的平刻改为透刻,增加了图案花纹的组合,使整个葫芦更具有立体感,从而雕刻葫芦也成为家庭装饰和馈赠亲友的佳选。

  如今,随着葫芦雕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力求将咱们传统的东昌葫芦雕刻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相结合,投身于旅游产业的大浪潮之中,传承文化、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东昌雕刻葫芦的进一步发展。”贾羽说道。

  传承之路道阻且长,发展之路坎坷长伴,但魂仍在,步履不停……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