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环翠区:“非遗”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12月20日,在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峰西社区核艺轩核雕工作室内,学员们在学习核雕技法。核雕课是张村镇近年来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中的一环。

  环翠区张村镇秉持“让老树发新芽,新树扎深根”的理念,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依托,为群众开设专项文化课堂,引导居民学习、传承传统文化,让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引领 “非遗”文化“活起来”

  如何盘活“非遗”文化,张村镇峰西社区找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切入点。近日,峰西社区核艺轩核雕工作室内,“核艺轩”创始人王海涛引用《核舟记》中的段落,为前来听课的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核雕课。

  “我年轻时在大集上见过核雕,当时很好奇怎样在那么小的桃核上雕出这么丰富的作品。”66岁的居民刘先生说,有了空闲时间,想过来进行系统学习。

  峰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戚馨元介绍,学习核雕不收取任何费用,学员做出来的成品属于学员自己。哪怕学员零基础,只要以每周一节课的频率学三个月,就可以成为一名入门的核雕艺人。峰西社区通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文化+双创传承”,将看似高高在上的“非遗”文化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峰西社区致力于发掘社区人才,充实社区人才库,通过开展“文化+双创传承”项目,挖掘社区“非遗”文化传承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成立核雕、珐琅画等社区组织,面向社区弱势群体、文化爱好者开展各类公益培训,为他们提供体现自我价值及辅助性就业的机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线上线下齐发力 乡村美学堂聚人气

  如何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张村镇王家疃村做出了典型示范。

  “电烙笔停留在葫芦上面就是一个黑点,你想让它轻,手就轻点、走得快一点,颜色就浅,和毛笔写在上面是一样的道理。”近日,“非遗”传承人于文政走进里口山乡村美学堂,带领村民开展“葫芦烙画”体验活动。

  “我是这里的老学员了,闲着没事就过来学一门手艺。”说话间,王女士已经把电烙笔的开关打开,一笔一划像模像样地在葫芦上开始了创作,不一会儿一匹奔驰的骏马便跃然呈现。

  张村镇王家疃村“两委”委员、妇联主席李向君介绍,村民在乡村美学堂学习“葫芦烙画”,是村里2020年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王家疃村‘乡土·乡愁·乡学’公益创投项目”中的体验乡村文化活动。自7月份“乡土·乡愁·乡学”公益创投项目开展以来,已经进行了民俗技艺培训、“传统手工坊”专业技能培训、“乡村发声者”大喇叭广播活动、“研学体验活动”以及多场调研。“活动开展之初,每周六上午和周日上午固定时间开展活动,活动参与人员主要为本村居民和外来游客。后来村里为了吸引大家学习传统文化,通过发放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来鼓励村民参与文化培训活动。”李向君说。

  王家疃村还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线上吸引受众,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历史,推广王家疃村的历史文化记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落地。“我们组织人员实地勘察、走村串户寻访,调动志愿者参与到走访工作中,大力弘扬优秀乡村文化精神。”李向君说。

  近年来,张村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创新方法,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已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次,成立了217支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今后,张村镇将把‘非遗’文化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抓手,从‘小切口’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主题’,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新风的传播,把精神文明建设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张村镇相关负责人说。(通讯员 陈甜甜)

  (稿件原载于2020年12月23日《威海日报》5版)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