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荣成市:分类分得好,垃圾变成“宝”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荣成市作为全省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市,自去年以来,在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再利用全链条,探索出了一条垃圾减量化分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 目前,荣成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模式逐渐成型,不仅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更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被称为垃圾分类处理的“荣成模式”。

 在农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想分、不愿分、不好管是共性问题。为此,荣成将垃圾分类情况与信用管理挂钩,作为评比“先进户”和发放福利待遇的主要依据,这在全国独树一帜。通过信用管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仅用了几个月时间,荣成市883个村居就全面铺开。

 

在各村居,村“两委”干部兼职当垃圾收集管理员,重点把好源头小型垃圾桶分类关和垃圾房分类检查关。根据垃圾分类记录,对小垃圾桶分类到位、桶体干净整洁的家庭,适当予以信用奖分。部分村居还根据投放有害垃圾数量、投放准确率、二次分拣程度等情况进行评分,村民可按积分多少兑换生活用品。各村居还发动志愿者参与入户宣传指导,并依据分包户分类实施情况,予以信用赋分。分类不到位、桶体不干净的家庭,连续三次分类不合格的扣减信用分5分,对乱扔垃圾者扣减信用分5分。设立信用基金的村居按照每奖励信用分1分,激励信用基金1000元的标准,以奖代补,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在收集方式上,各村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村民自投和定时收取两种模式。在东山街道八河孔家村,村民清晨陆续来到村头的垃圾收集房,将分好类的垃圾倒入相应的垃圾桶中。村“两委”安排的执勤人员负责做好记录,遇到村民分类有误的,予以指导。村民王桂萍说:“村里宣传得好,现在分类都成习惯了,家里的垃圾每天收集每天清,环境干净,心里舒坦。”

目前,荣成市已累计投入1.34亿元,购置组合式户型桶、垃圾箱等22.6万多个,配备分类收集、集中压缩等专业车辆93辆。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为每辆车规划最优运输路线,挂出运行图、定出时间表,做到车桶无缝对接;荣成市建起高标准垃圾投放房1100处,升级改造中转站1处,实现“投——收——运”环节无缝衔接。

为确保分类好的垃圾实现分类运输,荣成市专门为各区镇街配备了93辆垃圾分类运输车,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为每辆车规划最优运输路线,挂出运行图、定出时间表,做到车桶无缝对接。

前端打通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后续的分类处理也必须跟上。早在2014年,荣成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就投入使用,为垃圾分类处理、再利用提供了条件。在荣成市固废产业园,每天,城乡垃圾被运送到这里进行分类处置,可燃垃圾焚烧处理后产生电能,直接输送到荣成市各生产生活领域。还有一部分热能用于满足经济开发区企业供热、供汽需求。项目相关负责人宋传波告诉记者,这里建有3台350吨/天的机械式炉排炉,按照欧盟2010烟气排放标准,满负荷运行,日可处理生活垃圾1050吨,年最大发电量1.4亿度。

对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可燃垃圾燃烧的残渣,荣成市通过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参与的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在石岛管理区顺达建材产业园内,用建筑垃圾生产的装配式建筑模块成为“抢手货”。该项目负责人王本杰介绍,这里有2条新建的固体废弃物生产线,近日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通过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可将建筑垃圾进行环保处理,并转换成新型建筑材料,日处理建筑垃圾能力达2500吨,预计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

分类分得好,垃圾也是宝。荣成市环卫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荣成市将继续加快智慧平台建设,对现有的数字环卫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监控模块,建立“日检查、周汇总、月研判”推进机制,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化管理。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