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临港区:下“绣花功夫”雕琢幸福新城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牢牢抓住“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这个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迈稳精致步伐,改善“硬环境”,突破“软环境”,威海临港区精致形态、精致内涵有了一个又一个巨大飞跃。

  站在“十四五”的起步之年,威海临港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开创精致新城的新局面,以规范建设年为统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全力构建全域精致城市体系。

  党建引领

  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路面平整美观,停车位规划有序,垃圾点设置科学集中……走进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林泉社区,负责小区物业管理的港信物业工作人员正同社区工作者一起,在小区内开展问题排查工作,集中清理楼道杂物,进一步扮靓小区环境。

  对于小区物业管理的不断优化,林泉社区的居民称赞有加:“党建引领创新物业服务,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变化。”

  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为满足辖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威海临港区紧握党建这把“金钥匙”,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威海临港区成立物业行业党总支;2020年,威海临港区红色物业党总支指导港信、威达、好管家、景祥四家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2021年,威海临港区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全覆盖……以党建为引领,威海临港区在优化物业管理服务上一路高歌猛进。

  “小物管”牵动“大民生”,威海临港区建立“市、区、镇、社区”四级物业管理体制,不断推动“红色物业”融入社区治理,建立居民物业服务需求和问题反馈机制、物业服务信息发布机制,了解居民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同时,威海临港区引导区内14家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社区服务职能,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和延伸服务。

  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工作,开展共驻共建项目认领,优化23个部门单位和13个城市社区结对共建,认领65个攻坚项目,实现组织“搭台”、党员“唱戏”。威海临港区还接续开展“一社区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打造秦权社区党建示范点,培育“精致·幸福林泉”“情暖汇泉·红色港湾”2个社区品牌,以点带面提升社区党组织引领服务能力。全面实施“支部扛旗、党员入网”工程,整合民政优抚、安全生产等8个领域的业务网格,明确党务工作者、环保网格员等11项网格职能,划分社区基础网格100个,组织600余名党员、700余名居民代表分包联系群众,通过“1+1+X+N”工作模式,建立“党支部—微网格—中心户—群众”四级联动组织体系,落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每日3小时巡访”机制,威海临港区正一步步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细胞”,物业是社区服务的“窗口”。在精致城市创建过程中,威海临港区积极打造“红色物业”特色品牌,围绕“红”的特色、“治”的成效,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智慧化管理

  托起城市精致美

  走进威海临港区城市建设管理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操作鼠标,查看系统录入案件处理情况。“系统上的案件信息在实时更新中,或是由市民和网格员自主反馈,或是巡查员采集的案件信息,都需要我们集中调度处理。”威海临港区城市建设管理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城管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将小事直接交由网格员帮助协调解决,难题统筹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实现了网格“办小事、报大事”和部门“办实事、解难事”有效衔接。

  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威海临港区真正做到反馈案件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派发、第一时间解决,由以往的街边巡查,到如今在家可知天下事,数字城管平台的运用,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事件办理的时效性大大提升。

  前段时间,有市民通过市民通App反映,威海昀卓商务大厦停车场的隔离桩存在倾斜破损的问题。接收到这一情况后,威海临港区城市建设管理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将案件委派给城投公司负责解决,从接收案件到处理完成,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

  为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城管平台的实效作用,威海临港区成立第三方采集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聚焦薄弱环节,在威海临港区范围内强化网格管理,明确各网格内重点工作内容,实现网格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巡查、落实、整改,力促解决一批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改善城市品质。

  此外,威海临港区投入无人机设备参与巡查,对区内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全面掌控,并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与数字城管信息管理系统互联并享,逐步形成“街面巡查+网格化信息采集”的新型巡查监管模式,将智能巡查与数据管理高效联结,全面提升威海临港区智慧治城效能。

  自从建立了现代化数字城管平台,威海临港区智慧化城市管理实现突破式发展。连续多年,威海临港区数字城管平台案件处置率达到100%,并在山东省威海市数字城管案件排名中名列前茅……精致城市,不仅靠建,还要靠管。威海临港区坚持以“绣花功夫”力促创建智慧赋能城市管理建设新生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赋能,着力打造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

  教育优先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看着孩子每天早上兴高采烈地往学校走去,威海临港区永乐路小学学生家长王丽丽渐渐打消了对新学校的顾虑。2020年11月16日,威海临港区永乐路小学正式建成使用。按学区划片,王丽丽的女儿要从原来的威海临港区蔄山小学转到威海临港区永乐路小学。虽然学校离家更近、上学更方便了,但学校硬件和教学水平怎么样,孩子能不能适应新学校?王丽丽心里没底。

  教育是头等大事。一开学,王丽丽也一起到学校进行了全面考察:学校有智慧黑板、3D打印、激光雕刻等设施,有山东省级中小学标准图书馆,还是威海市唯一一家建有棒球场的小学。“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保障,教师队伍也是由资历深厚的优秀老师组成。”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王丽丽对新学校很满意。

  教育办得好不好,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近年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威海临港区追求发展高质量教育,坚持扩优提质,加大对中小学校的改造力度,按照“一年一个新校区”的规划,先后投入5亿余元,高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威海临港区汪疃小学、威海临港区汪疃中学、威海临港区蔄山中学、威海临港区实验学校、威海临港区黄岚小学和威海临港区永乐路小学,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

  与此同时,威海临港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多举措扩充教师队伍。近年来,威海临港区新增教师228人,其中研究生64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6人,威海临港区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5%以上,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区级名师、教坛新秀为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威海临港区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学机会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基本消除,威海临港区教育逐步实现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

  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上,威海临港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管理有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不放松,辖区内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由1所增至4所,所有公办园均上档升级为省级示范园,所有民办园均为普惠民办园,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在威海临港区范围内率先达到100%。

  为民办实事

  搭起“连心桥”

  紧扣精致城市建设,威海临港区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兜底线、托民生,加快实施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55项城建市政工程,着力打造68处农村幸福食堂,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饭啦!”中午,走进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北郭格村幸福食堂,老人们已经在餐桌前有序就座,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将盛好的饭菜,端到每位老人面前,“今天的饭菜是炒鱿鱼花、粉丝炖白菜、西红柿炒鸡蛋,色香味样样俱全。”每天能吃上这样一餐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饭菜,北郭格村的老人们打心眼里高兴。

  除了建起包括北郭格村在内的村级自营型幸福食堂外,威海临港区还根据各镇村实际情况,计划建设集中配餐型幸福食堂,引入配餐企业、养老机构,采取市场化运营,为老人们提供送餐、配餐服务,预计将于2022年底前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

  幸福食堂的规划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威海临港区坚持“政府扶持、村级主办、志愿引领、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幸福食堂建成关爱困难群体的暖心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要阵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

  此外,威海临港区还将幸福食堂打造与信用体系建设有效联结,将老年餐桌与信用农田“打包”推出,以信用积分为激励,吸引村内闲置劳动力主动参与信用农田的日常管理。其中,草庙子镇兴山村以“志愿+信用”为抓手,以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征集20多名流动志愿者负责采摘、烹饪、清洁、消杀等环节的服务工作。

  如今,幸福食堂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不仅满足于为老年人提供一餐热饭,威海临港区还不断完善幸福食堂的硬件设施。在草庙子镇大东疃村,幸福食堂配备了娱乐室、淋浴室、洗衣房、理发室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水平。

  加快打造幸福食堂,只是威海临港区不断健全完善民生保障的举措之一。威海临港区将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稳定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不断优化社会福利体系,让群众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稿件原载于2021年8月11日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