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市李沧区:“爱心银行”激发志愿服务新活力

  爱心换爱心服务换服务

  “爱心银行”激发志愿服务新活力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如何激励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服务?青岛市李沧区推行的“爱心银行”作为一种全新方式,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通过爱心时间存取和各种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更快流动起来。

  “爱心银行”走红

  11月22日,小雪时节,家住青岛市李沧区李村街道的鲍秀兰和自己的志愿者伙伴们,一起给社区的高龄老人送去水饺。

  73岁的鲍秀兰从教师岗位退休以后,在社区成立了鲍秀兰爱心工作室,常态化带领老干部志愿者服务社区居民。随着今年10月李沧区“爱心银行”智慧云平台的运行,她的志愿服务时间可以存入“爱心银行”了;待她需要帮助时,可以“提取”,积分可以兑换“政治生日”蛋糕、图书券、运动器材等50余种物品以及助浴、助洁、助医、助健、助护等5大类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李沧区扎实推进老干部志愿服务精准化、信息化、常态化发展,以公益服务为核心,以共建共享为重点,在老干部志愿服务续航中心、孵化中心实体运行基础上,依托山东老干部APP建立了集活动招募、志愿者报名签到、“爱心榜”“荣誉榜”展示、爱心时间积累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爱心银行”智慧云平台,探索出“互联网+”老干部志愿服务新路径。

  “爱心银行”在李沧区悄然走红,已有816人登记注册成为志愿者,成为“爱心银行”的用户,累计爱心小时数约达2.9万小时,充分释放老干部服务社区、奉献基层的热情与活力。立足平台小支点、成就公益大格局,“爱心银行”让爱意“增值”,让服务“发光”,形成了“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

  兑换多元服务

  “银行里可以兑换的物品很丰富,正是老同志们需要的,而且手机操作十分方便,很快就可以完成。现在,志愿者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劲头更足了。”11月29日,李沧区老年体协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韩连德说。他刚兑换了康复按摩服务。在他看来,这种公益性、精准化的“爱心银行”模式,付出的人心甘情愿,接受的人心安理得,值得推广。

  据悉,李沧区在完善“一键下单、在线咨询、登门服务、实时反馈”服务流程的同时,积极优化服务质量,将志愿者服务与市场化运行相结合,引入公益助老服务联盟,与青岛易得康养老服务公司、滴滴家政、社区卫生中心等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根据志愿者兑换订单需求,安排专业人员登门提供中医泡脚、康复按摩、推拿艾灸和生活护理等特色服务,拓展志愿者积分使用范围。

  按照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原则,李沧区老干部局还积极鼓励志愿者尤其是健康低龄老人为辖区内有“高龄、失能、失智”等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邻里关照、家政服务、外出代办等志愿服务,待自己需要帮助时再按需“提取”,实现用爱心换爱心、以服务换服务,探索互助新模式。

  志愿服务流动起来

  据介绍,李沧区老干部局先后建立56支基层社区治理、法律咨询志愿服务分队,并依托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打造了“银领升平便民志愿服务岗”“银领汾阳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室”等8个特色自治服务项目。

  如今,李沧区正全面依托运作成熟的“爱心银行”服务平台,开启“爱心银行——新时代爱心专列”,带动老干部志愿者参与到化解矛盾、治理社区和服务居民等活动中,将老干部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行动主体,引导老干部志愿者融入社区治理网、当好政策宣讲员、成为居民代言人,让志愿服务加快流动起来。越来越多的老干部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服务他人,把便民服务送进社区、送到群众身边。

  “我们这里有一户邻居是孤寡老人,出门不方便,我换来的礼品想送给他。”“我的积分服务可以送给更有需要的人。”……针对老干部志愿者的需求,李沧区创设“爱心捐赠空间”,志愿者可将积累的志愿服务时间捐入“爱心池”或赠予有需要的志愿者,延长志愿服务链条。志愿服务组织负责“爱心池”管理,定期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将爱心汇聚成“大洪流”。

  据悉,李沧区将打造“圆梦行动”“情满福利院”等精品帮扶项目,把“爱心时间”定向兑换成公益筑梦慰问物资,捐赠给养老院、福利院,实现服务领域再拓展、范围再扩大、爱心再增值;及时宣传志愿服务典型事迹,为捐赠志愿者颁发“爱心大使”认证书,推动“爱心银行”成为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公益理念的新阵地。

  原文链接:“爱心银行”激发志愿服务新活力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