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抗击疫情,乳山市心理援助志愿者在行动!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为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乳山市及时开通了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同时面向社会招募心理援助志愿者,为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公告发布后,仅半天时间,由67名持证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组成的抗疫心理援助组便建立起来,成员有教师、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此时他们却共同拥有一个名字:心理援助志愿者!他们每天逐一对集中隔离人员通过电话进行心理疏导、接受电话求助,不但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还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志愿者王玲玲作为医务人员,首先接到了去集中隔离点值班的通知。面对可能感染的风险,她仍然义无反顾的每天去隔离点通过电话进行心理疏导。在隔离点坚守近2个月的时间里,她始终用真诚和蔼的态度和温暖包容的心去陪伴隔离人员,引导他们逐渐走出情绪困扰。

王纪荣和严洪德是心理援助组里唯一的夫妻志愿者,当听说集中隔离点仍然需要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严洪德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您好!我是心理援助志愿者,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正在通话的是咨询师丁宇怀,电话另一头是隔离人员。这名先生最近几天一直有个困惑:集中隔离期满回家后,一家人在一起该如何进行居家隔离?这成为他心里挥之不去的烦恼。家里有妻子和一双上小学的女儿,他害怕自己把病毒再传染给家人。因为心理没底、焦虑、恐慌,希望得到帮助。丁宇怀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说:“您说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在当前的集中隔离环境中,一部分人也出现了和您一样的反应,不用太担心。”接下来,丁宇怀对他讲解了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以及在集中隔离期间如何积极调整心态、平稳应对疫情等心理知识。“谢谢你,跟你聊完这一会儿,我感觉心里舒服多了,比以前更有信心面对疫情了,太感谢了!”

由于疫情的特殊性,不能开展集中式、面对面的谈心谈话,通过热线电话、微信群、语音聊天等方式对集中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是最佳方式。心理援助组组长、乳山市康宁医院院长李大江说:“心理援助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紧张恐慌的应激情绪和不良反应,尤其对集中隔离人员来讲作用更大。一对一聊天是心理疏导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心理咨询师通过运用专业技术进行沟通、倾听、陪伴,能够缓解集中隔离群体的心理压力,稳定他们的焦虑情绪。”

截至目前,心理援助组共接打心理咨询及问安电话6000多个,90%是集中隔离群体的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问题,其余是生活需求问题。为确保每位求助者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疏解,志愿者们统筹安排时间、地点,科学合理轮班、值班,不急不燥,对每一位求助者都能耐心讲解、保质保量,直到把他们的心理压力疏解完毕为止。对于群众咨询的集中隔离14天后是否仍具有传染性等问题,既是医生又是心理咨询师的王超运用医学知识配合心理疏导进行详细解答,使求助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得到缓解。一位隔离者给咨询师曹新燕打电话说:“为了不耽误工作,我在隔离期间使用网上办公。可是鼠标坏了,您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曹新燕立即帮助联系,只用半小时就解决了新鼠标问题。

为了让集中隔离者都能正确面对疫情,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咨询师孙国建首创了“咨询师要有爱心、耐心、同理心,要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三心二意工作法”。咨询师马金民创新使用微信咨询法,通过浏览群内聊天信息、朋友圈等方法,研判隔离群体的身心状态,对有需要介入的再单独沟通。

发生在心理援助志愿者和隔离群体之间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各个集中隔离点,一部部小小的热线电话,一头连着受疫情影响的隔离者,一头连着这些美丽的心灵天使。全体志愿者用“心”抗疫,用如沐春风的话语和电话线去传递温暖,用真情实感帮助隔离者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战胜疫情的信心,他们的善行义举得到隔离群体和工作人员的广泛赞许。67名志愿者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不顾危险、不计报酬,他们放弃自己的时间和家庭,无私无畏,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心理援助志愿者们用专业化服务筑牢疫情防控“心”战线,使情绪管理成为阻击疫情的第一免疫力,他们共同立下“疫情不退,心理援助志愿者不退”的决心。隔离病毒不隔离关爱,他们愿做心灵天使,一直守候在电话这端,共同期待疫情散去的那一天。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