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浅谈孔繁森精神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孔繁森同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起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其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始终砥砺我们前行。孔繁森精神随着时间的洗礼,会不断丰富发展,扩充新的内容,转换不同的形式,其外延也在不断扩大。今年是党中央号召全党学习孔繁森精神二十五周年,重新提炼概括孔繁森精神时代内涵,既是伟大时代的呼唤,也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忠诚担当。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们的事业到底需要弘扬怎样的精神?孔繁森同志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一切听从党召唤、服从组织安排的高度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孔繁森同志1979年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欣然赴藏,他并非不知道西藏天高地远,并非不知道那里生活艰苦,并非不知道远离家乡和亲人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清楚地知道,这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这是党的召唤。从踏上西藏高原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言壮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作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始终讲政治、顾大局,党和人民群众需要他到哪里他就去哪里;哪里最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孔繁森经历多次工作调动,每一次他都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他说过:“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咱是党的人,要对得起党,无愧于党”。他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决定,两次进藏,历时十载。他工作岗位几经变动,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高度自觉的党性观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精神。

  2.大爱无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孔繁森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情意,将“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充分体现了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我为民的公仆情怀。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这是他爱党爱民的具体表现。任何人都有爱,但孔繁森有的是大爱,大爱是一种圣洁的精神生态,是最高境界的爱,那就是爱人民。他总是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对无依无靠的老人嘘寒问暖,为生活拮据的群众慷慨解囊,给患肺病的藏族同胞吸痰,用胸口为聋哑老人暖脚,用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孤儿。他常说,“西藏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西藏的土地就是我的家乡。我一定要把我的情、我的爱奉献给他们。”孔繁森对人民群众的爱,是一种超越民族、亲情、血缘和个人功利之上的人间大爱,是一种“俯首甘为儒子牛”的公仆之爱,是一种无需回报的奉献之爱。孔繁森在艰险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历经危难志不移,越是艰险越向前,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做好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思想准备。高原上三次历险及最后罹难。他常说的话是“活着就干,死了就算”,这是他爱民无我的充分体现。

  3.拼搏奋斗。生命的真谛在于拼搏,拼搏是指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为达到预定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孔繁森干事就有一种拼劲,面对困难永远保持着一种拼搏奋斗的精神状态。他看到阿里的落后状况,心急如焚,怀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搞调研,做规划。孔繁森下乡有“四必到”:必到敬老院,必到学校,必到边防哨卡,必到贫困牧民家庭。他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并部署实施阿里发展规划,用务实之心、谋事之心、创业之心,推进阿里的稳定和发展。面对阿里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孔繁森说,“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为了寻找阿里地区的发展优势,为了寻找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他一个县、一个区、一个乡地跑,从南方的边境口岸到藏北大草原,从班公湖到喜马拉雅山谷地,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跑遍了全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形成了阿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孔繁森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建设,为阿里人民的脱贫致富呕心沥血。

  4.廉洁奉献。廉洁是为政者的“价值原点”,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如果党员干部不廉洁,就是对党不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居官自律,清正廉洁,一心为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精神最具特点的内容。一幅著名的悼念孔繁森挽联:“一尘不染, 两袖清风, 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 独恋雪域, 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是他真实的写照。他能够正确对待权力和金钱,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他从不把权力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本,从不以权谋私,从不计较权力的大小,从不向组织伸手要权要官。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到:“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而且是一份责任,一副担子”。他身为地委书记,生活上要求很低,从不追求奢华,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优良作风,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不能沾公家的光”。他的工资虽然不高,却经常慷慨解囊,救济贫困藏民和有困难的干部。孔繁森因公殉职后,只找到两件遗物:一是他去世前四天在颠簸的吉普车上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一是他身上仅有的8元6角钱。

  孔繁森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这种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

  (中共聊城市委讲师团团长 葛海燕)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