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昌乐庵上湖村推进“三个融入” 探索乡村“扫黄打非”工作新路径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庵上湖村积极探索乡村“扫黄打非”工作路径,推进“扫黄打非”融入乡村党建、村级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把分散的阵地资源有效整合,调动起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逐渐形成人人参与的乡村“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 

  推进融入乡村党建全体系 

  创新乡村“扫黄打非”组织模式 

  庵上湖村积极探索“扫黄打非+党建”模式,主动将“扫黄打非”融入党的组织架构、网格管理和党员评先全体系,夯实了“扫黄打非”基层基础。融入村党组织架构,实现组织引领。实行“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与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双向进入”,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村“扫黄打非”工作,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亲自部署、带头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村党支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处理“扫黄打非”日常事务和举报受理。融入村党建网格体系,实现能力引领。庵上湖村现有的7个党建网格同时承担“扫黄打非”工作网格任务,每个网格有一名村干部担任网格员,并至少包含3名党员骨干,每名党员分别联系8户居民,形成了“领导小组→网格→党员→村民”的四级“扫黄打非”网格工作架构。融入村党员积分管理,实现机制引领。将“扫黄打非”重点工作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事项,党支部定期对党员基础积分、贡献积分、民主评议积分进行汇总公示,作为党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党员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内生动力。 

  推进融入村级治理全领域 

  创新乡村“扫黄打非”工作模式 

  “扫黄打非”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也为“扫黄打非”提供了新的舞台。庵上湖村积极探索“扫黄打非+村级治理”工作模式,把“扫黄打非”融入村民自治、协商共治、共建综治“三治”村级治理全过程,实现了“扫黄打非”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融入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治。将移风易俗、摈除封建迷信、自觉抵制黄色文化垃圾等“扫黄打非”相关内容纳入《庵上湖村村规民约》12条。出台贯彻落实“村规民约”考核办法,实施赋分奖惩制度,将村规民约赋分直接与村民福利、分红和资金互助借款等挂钩,形成了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扫黄打非”的良好局面。融入民主议事,实现协商共治。将“扫黄打非”纳入村两委民主议事事项,对“扫黄打非”重大事项的协商,由村“两委”会成员、党员与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以及协商事项相关的利益群体代表参与,促进了“扫黄打非”从“我命令,你执行”的单项管理模式,向村民协商共治模式的转变。融入平安建设,实现共建综治。“扫黄打非”工作站与村综治中心合署办公,与消防安全、治安管理等有机结合,明确安保员、治安巡防队、综治协管员承担的“扫黄打非”巡查任务,轮流巡查值勤。健全应急处置方案,将“扫黄打非”纳入《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应急预案、队伍、资金、物资等各项工作的管理。 

  推进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全过程 

  创新乡村“扫黄打非”宣传模式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志愿服务、宣传引导、运行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搭建起“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抓共管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融入阵地建设,扩大宣传影响。按照“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的原则,结合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将“扫黄打非”纳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长廊设计规划,长廊内容涵盖文化安全、非法出版物展示、制黄贩黄典型案例、侵权盗版危害、反邪教知识进村居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村内“空白墙”建设文化展示街,绘制墙体画50余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扫黄打非”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信息动态,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浓厚文化氛围。融入志愿服务,更好服务群众。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组建乡村“扫黄打非”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现场法律咨询等活动,广泛宣传“扫黄打非”知识。面向村民招募5名“扫黄打非”青年志愿者,开展乡村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乡村阅读书会、“绿书签”传递等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融入培训渠道,提升队伍能力。创新开办了红色田园课堂、乡村振兴学院等,将“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党员教育、村民夜校、职业农民培训、民俗文化体验等宣传教育渠道,组织开展多层次、接地气的“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身边涉“黄”涉“非”的严重危害。今年以来,红色田园课堂已累计培训合作社社员、村内外党员干部群众1万余人。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陶云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