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寒门娃到“牛专家”:赶上了好时代,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窗外飘雨,轻敲窗棂。 

  6月16日,于松叶130平方米的家中,窗明几净,9条锦鲤在鱼缸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看着窗外的雨,于松叶说:“要搁以前,遇到下雨天,家里的老房子就漏雨了。我一个农村娃,父亲去世得早,如果不是赶上好时代,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今年38岁的于松叶,是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人。他初中时父亲去世,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紧巴,一度穷得“揭不开锅”。2002年,于松叶高中毕业后,到村里的企业——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在公司的繁殖站边干边学。 

  本以为和大学“绝缘”的于松叶,没想到又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工作一年后,因表现出色,他被公司选派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4年,所有的费用由公司承担,但要求他学到真本领。“公司的最大福利,就是提供了不断学习的机会,让我快速成长、增长本领。”于松叶说。 

  于松叶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提前半年毕业。回到公司后,于松叶先后在奶牛繁育、奶牛饲养、饲料配方研究等岗位工作。2017年,公司又安排他去荷兰学习,这让他大开眼界,对养牛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荷兰养牛十分严谨,我在那里学习了奶牛信号学。比如,小牛吃奶时来回吮吸,可能是奶量不足,或者是缺铁元素。再比如,母牛产牛犊后,不要立即把牛犊抱走,而是放在母牛前面半个多小时后再抱走,能避免母牛产生‘应激反应’,初乳分泌量能增加30%。”说起养牛技术,于松叶讲得头头是道。 

  于松叶和同事们不断钻研改进养牛技术,取得了不少成果:夏季降低风扇的高度,增加喷淋的时间和频次,使每头牛的产奶量每天提高2公斤;在饲料中添加蒲公英、金银花、艾叶等,药食同源,增强牛的免疫力;往饲料中添加竹粉,能有效降低牛粪中的氨氮含量,降低臭味,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养牛是个细发活儿,需要我们认真去做。我们都说要好好干,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大更好,带领更多乡亲们富起来。”于松叶说。 

  现在于松叶有3份收入,小家庭4口人,日子过得很滋润。 

  第一份收入是工资。于松叶每月的工资有5000多元,在村小学教书的妻子,工资每月4000多元。第二份收入是土地流转收入。土地流转给银香伟业,每年有6000元的固定收入。 

  值得说道说道的是第三份收入:养牛分红,每年有9万元的收入。于松叶投资30万元养奶牛,奶牛由银香伟业统一养和管理,不用于松叶参与,每年等着分红就行。 

  “这个模式好,省心、安全、零风险,让村里好多乡亲富了起来。”于松叶说,2008年,由银香伟业提供担保,他贷款买了40头牛,刚开始需要自己照管,费时费力,至少需要雇3个人;后来,银香伟业调整了合作模式,把各家各户的牛“租赁”过来,统一管理,养殖户每年坐等分红就行了。 

  “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刚结婚时,家里的老房子破得没法住,我们只能住在公司的宿舍楼里;没想到现在,我们有了两套楼房。”于松叶说。 

  说话间,到中午了,于松叶的母亲开始做饭。茄子挂上面糊,煎得金黄,香气扑鼻。煤气灶上,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老太太高兴地说:“想吃啥就买啥,鱼肉蛋奶天天不断。农民这日子,真是美滋滋啊!” 

  像于松叶这样,在当地,有1万多人在银香伟业的产业链上“共舞”,过上了好日子,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大学生在五里墩村工作和居住。 

  “于松叶的成长经历,与我们村、企业的发展合拍;而我们村、企业的发展,与时代合拍。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银香伟业董事长王银香说,“30多年前,五里墩还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3000亩地几乎全是盐碱地,全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现在,五里墩村成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银香伟业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村人均年收入5万元。我们努力搭建一个产业平台,大家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想干,让乡村振兴起来,一起富起来,共同过好日子。”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