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一颗小草莓带富12个村

  盛夏时节,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的温室大棚里气温最高时到了60℃。虽然销售季已过,但种植户李月臣仍不敢大意,每天进棚整地、杀菌,为育苗作前期准备。“别看草莓小小一颗,却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也让周边很多村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李月臣激动地说。 

  建起产业园,摘掉“贫困帽” 

  没种草莓之前,李月臣家里的3亩地主要种白菜、玉米,忙活一年总收入也不超过2万元,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李月臣所在的南辛庄村也是省定贫困村,村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户规模小且零散,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都不乐观。 

  2016年,在各级扶贫资金的帮扶下,南辛庄村党支部大胆提出“合作化生产,规模性经营”理念,投资445万元流转村里80亩土地建设了56个现代化“无柱钢管棚”,成立了西海岸草莓公社。而南辛庄村的草莓产业园,也成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草莓产业园。 

  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可以自己承包大棚经营,或来产业园打工,没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承包后转租。就这样,草莓产业园成立第一年就吸纳了周边200多人就业,草莓产量突破50万公斤,产值突破1000万元。一年前村集体还有30万元外债,一年后南辛庄村就摘掉了“贫困帽”。 

  看到大家干得风生水起,李月臣跟家里人一商量,也决定盖大棚。“当时没钱,还是跟村里借的,大棚盖起来村支部书记就带着几个种植大户来家里给我传授经验,三天两头来棚里问我有什么困难,多亏了他们带着我。”李月臣说,村里不仅帮着大家盖起了新大棚,还帮忙引进新品种、免费带着大家出去学习新技术,所以这几年他的草莓产量每年都在长,年收入也早已超过10万元。 

  带动周边村,当好“领头雁” 

  草莓产业园建起来后,南辛庄村通过大棚承包、投资商业网点、光伏电扶贫项目等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7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徐勇告诉记者,2017年村里投资20多万元加强基础配套建设,硬化拓宽道路,整修排水沟,还建起了停车场和旅游厕所,村庄环境整个儿变了样。 

  如此一来,南辛庄村激活了第二步棋,搞起了草莓采摘。与南辛庄村相邻的小楼子村也跟着沾了光。26户村民在南辛庄村的带动下种植草莓,平均一亩收入三四万元。没有种草莓的农户,也因为南辛庄村吸引来的采摘游客,间接带动了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 

  在前园村流转了8亩土地的杜宗芳也从种植苗木改种草莓。去年,杜宗芳跟着南辛庄村考察队一起去城阳区曹村学习了花芽分化新技术,年底一亩地增产一千多斤。半月前,她又参加了南辛庄村办的育苗培训班,受益匪浅。 

  “不怕我们偷师学艺,而是带着我们一起进步。”杜宗芳说,南辛庄村每年都会聘请农业专家、农技指导员来田间地头为大家答疑解惑,传授种植技术。 

  如今,在南辛庄村引领下,周边大楼子、小楼子、前园、陈家屯等12个村庄都种起了草莓,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带动大量农户增产增收。大场镇以南辛庄村为核心,大力推动全镇30个村发展草莓产业,各类草莓年产量约2.4万吨,使得“大场草莓”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品牌。 

  创新谋升级,拓宽致富路 

  随着近几年农家乐采摘市场逐渐饱和,南辛庄村结合草莓采摘旅游,先后开办农家宴,举办草莓节,建设游乐场,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针对草莓不耐储存的特点,南辛庄村积极与本地干果深加工企业合作,发展草莓深加工,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路。 

  今年疫情发生后,草莓销售出现难题。在大场镇党委的帮助下,南辛庄村举办线上草莓节,打造“线上直播配货+线下无接触配送”的新商业模式,打破了销售困境。为期一个月的线上草莓节,订单累计达到15000余单,销售量超过75000斤,带动农户增收110余万元。 

  “今年的销售季结束了,我们正在筹划跟农技公司合作,想着用两年时间把我们的草莓上市时间再提前一点,做到早上市的同时不早退市。”徐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草莓提前上市10天,一亩地就能多增收1万多元,所以他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这条“草莓致富路”越走越宽。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