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河滩区:搬出沙窝窝,扛起“金扁担”

行走黄河滩区,一批具有滩区特色优势的富民产业正茁壮成长

搬出沙窝窝,扛起“金扁担”

东明县长兴集乡8号村台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王世翔 报道)

  本报记者 于新悦 蒋鑫

  黄河滩区迁建后,如何持续抓好迁建后续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行走黄河滩区,一批具有滩区特色、凸显滩区优势的富民产业正茁壮成长。迁建后,土地成方连片,农民流转意愿增强。各地因势利导,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滩区百姓机会多了,钱袋子鼓了。

  黄河边养出加州鲈鱼

  8月29日,在黄河入鲁第一乡——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黄河大堤西侧,一台台增氧机迎着雨,在鱼塘中咕嘟咕嘟地冒着水泡,水面上不时蹿出几个“黑影”。

  “这是我们养殖的加州鲈鱼,它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焦园乡鲈鱼养殖基地负责人毛朋朋,指着这些一闪而过的“黑影”说,基地2019年8月落地在东明,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加州鲈鱼第三大产区,山东最大的鲈鱼养殖基地。

  毛朋朋说,加州鲈鱼国内主产区在广州,为避开竞争,基地采取错峰养殖方式,在6月到10月期间上市。在广州,鲈鱼价格是每斤13元左右,而基地养殖的鲈鱼每斤至少卖22元,1200亩的养殖基地,亩均年效益能达到近2万元。

  之所以选择在黄河滩区养殖鲈鱼,一是滩区水资源丰富,水质、土壤适合养殖鲈鱼,二是当地政府服务暖心。毛朋朋说,鲈鱼养殖最怕停电,鱼塘里的鱼苗密度大,一旦停电会造成缺氧,带来巨大损失。为此,国网东明县供电公司专门为基地架设了4台变压器,1000米的10千伏线路和近3.5公里的400伏线路,保障正常用电。

  目前,基地有60多个鱼塘和37个育苗塘,吸纳了当地30余名农民就业。滩区群众看到养殖鲈鱼赚钱,不少人来基地打工,不为挣工资,只为学技术。毛朋朋说,下一步,基地要发展成为集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学技术,养鱼致富。

  在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杨屯村,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黄河鲤鱼成了致富法宝。成方连片的池塘前,滩区农民、西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西胜一声令下:“开始拉网!”一场捕鱼大战正式展开。

  陈西胜祖祖辈辈都在黄河边居住,41岁患病之后坐上了轮椅,原来的运输工作不能继续。黄河滩区丰富的水资源让他瞄准了水产养殖,于是他承包村里的闲置土地,开始了创业之路。

  黄河水给了陈西胜灵感,也让他养出的鲤鱼价格“高人一筹”。“我的鱼比普通鲤鱼贵一倍,3至5斤的25元一斤,5至10斤的30元一斤,10斤以上的38元一斤。我们村地处黄河低洼地,我就是借用了这一地理优势。”陈西胜说。

  目前,养殖场年产值达到600多万元。一路走来,陈西胜大量吸纳村里的残疾人、困难群体加入合作社,陆续带动了上百名滩区群众养殖黄河鲤鱼,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金银花变成“致富花”

  虽然已经过了采摘期,但绿油油的金银花长满了整片田地,成群的小鹅“漫步”其中,不时地低头啃食杂草。

  这里是鄄城县董口镇邢屯村山东仙喜药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采摘期时,我们基地最多的时候有七八百人,抬眼看,地里黑压压的全是人头。”仙喜药业负责人臧广军说,今年,他的800多亩金银花,一亩地产湿花300多斤,按一斤10块钱计算,一亩地3000多元,算下来差不多有200多万元。臧广军介绍,由于今年的天气原因,采摘期缩减至20多天,好在收购价格稳定,收益还不错。

  在董口镇,金银花被称为“致富花”“幸福花”。董口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姬坤介绍,基地与镇上的200多户村民签订了就业合同。他算了一笔账:到盛花期,按照一位村民采摘100斤金银花鲜花,一斤6元的采摘价格来算,就有600多元的采摘收入。“在采摘期,有的村民能摘上千斤。”臧广军说。

  臧广军介绍,烘干后的金银花销路广,可以直接卖到药店当药材,也可以卖给企业制作花茶和凉茶饮品。基地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谋划——从最初的金银花采摘、烘干向金银花深加工发展,主要加工金银花茶,提高金银花的附加值。

  金银花产业逐渐成了董口镇的支柱产业,原因就是黄河滩区土质好、气候适宜的先天优势。目前,董口镇种植金银花面积已达5000多亩,年产值预计可达6000多万元,金银花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花”“幸福花”。

  近年来,鄄城县加快发展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特色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17处,涉及金银花、白芍等道地药材20余个品种,年产中药材3万吨,产值7亿元左右。

  万亩虎杖拉长产业链

  8月31日,东明县长兴集乡黄河滩区的虎杖种植基地,近2米高的虎杖长势喜人,再过几个月,这里的万亩虎杖将迎来丰收。

  虎杖,又叫穿地龙、酸筒杆,根可以入药,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东明格鲁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发展,是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他说,虎杖喜水,滩区水资源丰富,适合虎杖种植。

  基地已种植近1.3万亩虎杖,年加工虎杖1万吨,提取白藜芦醇300吨,白藜芦醇产量占全球90%的份额,公司生产的白藜芦醇产品,通过了国际认证,产品出口多个国家,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虎杖种植加工基地。

  车发展告诉记者,为了给周边滩区群众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基地常年的用工量近300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

  不仅如此,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成立了虎杖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虎杖种植,引导农民开展现代农产品开发、绿色农产品种植与销售、乡村旅游等项目,不断拉长虎杖产业的产业链,服务乡村振兴。

  搬出沙窝窝,扛起“金扁担”。迁建不但迁出大片土地,还引来富农产业,“迁”出了滩区群众的幸福生活。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