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齐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等一批作品因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而锤炼成精品—— 

  齐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5年来,山东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可谓繁花满枝,硕果累累。 

  堪称歌剧里程碑之作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气势恢宏的舞台、激奋人心的唱词、经典大气的曲调、情感真挚的表演,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蒙山沂水英雄赞歌,演绎了一段齐鲁军民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沂蒙精神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涌现出无数像“海棠”那样的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与以往反映沂蒙精神的舞台艺术戏剧不同,《沂蒙山》以“沂蒙人民”这个群体形象来表达“沂蒙”。策划创作期间,主创人员曾先后6次到沂蒙山进行创作采风,多次走进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沂蒙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渊子崖烈士陵园等地感受先烈精神,还与当地学者,老军人、红嫂的后人等多次座谈,深切体会沂蒙人民对党、对军队的深情厚谊和无限忠诚。 

  这部剧的总导演黄定山曾表示:“沂蒙山的故事一直以来都被广为传颂。通过走进沂蒙山、走近沂蒙人民,我充分感受到山东人的淳朴和热情,以及对战争年代难以忘怀的真情实感。从老区人民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作品的深深期待,这正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弘扬沂蒙精神,是《沂蒙山》创作的初衷。” 

  大型吕剧现代戏《一号村台》正在创作排演中。本剧将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再现山东黄河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的真实故事,展示山东脱贫攻坚和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方面的成果。 

  为了“精益求精”,该剧一直在不断修改,争取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剧组曾多次到黄河滩区采风。通过深入滩区迁建现场,与滩区群众交流,感受迁居群众的幸福生活,感悟脱贫攻坚政策实施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滩区和当地群众生活的变化,并根据所见所闻,认真打磨提升剧本。 

  山影多年来形成了“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强调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扎根泥土,为人民抒怀,这是山影人对主旋律的独到理解,也是“山影出品”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所在。《马向阳下乡记》《安居》《老农民》《青岛往事》《大秧歌》《温州两家人》《温暖的村庄》《大路朝天》等影视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山东文艺创作者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一大批新作品不断涌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选题立项、剧目加工、演出奖励、文艺评价、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对剧目进行“全链条”扶持引导,形成了文艺创作“山东模式”,每年新创作完成大戏几十部、小戏百余部,实现了齐鲁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其中,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舞剧《红高粱》《乳娘》,京剧《瑞蚨祥》《项羽》《大运河》,杂技剧《聊斋遗梦》等精品节目,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饱受赞誉。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