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融合发展蹄疾步稳 磨合阶段成效渐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把理念观念融合放在首要位置,从思想深处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在正式挂牌后的一周内,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实现集中合署办公,各项工作衔接顺畅,有条不紊。
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工作的推进,淄博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出新气象。今年春节是淄博诗与远方“牵手”后的第一个春节,春节前夕,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主题策划推出100余项文化旅游活动和七大主题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周村古商城精心设计推出“周村民俗过大年”“贺年乐”大餐,另有淄博本地特色剧种五音戏展演等活动贯穿始终,展示出了不一样的古城风韵;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发放100万元文化消费劵,增加年节文化供给,不断引导消费升级,齐文化博物院、中国课本博物馆等游客人数同比实现新高……据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当地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4.7万人次,同比增长11.4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13.88%,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真正的文旅融合,需经历前期的“文旅磨合”,尽管各方面工作都处在磨合阶段,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依然做到了常规工作精细强,创新工作高大上,亮点工作频频。
3月9日晚,淄博京剧院创作的京剧《手镜》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上演,今年的“致春天”展演,国家京剧院一共上演10台优秀剧目,淄博京剧院是唯一一家受邀请的地市级院团;4月19日,“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文物展开幕式在国家博物馆举办。这次展览,是齐文化文物第一次大规模、成系列地在国家博物馆集中展示,进一步传承弘扬了齐文化、提高了淄博文旅知名度;淄博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入选淄博市2019年第二批信息化推进民生领域制度创新改革经验……
注入文化基因 旅游附加值得到提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能为旅游提升附加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淄博临淄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灿烂辉煌的齐文化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在文旅融合中,临淄区坚持把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产业开发全过程,深入挖掘齐文化这一最大、最恒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引领。
该区引进山东三冠影视公司和中建天成基建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合作建设齐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将充分发挥投资方影视拍摄优势,立足优秀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建成一处集影视拍摄、实景演艺、休闲体验、民俗展示、影视培训、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旅游景区。
非遗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通过提高传承实践水平,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在周村古商城成功举办的淄博市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中,40多个项目、200余件非遗作品参展。活动期间,不少外地游客特地前来感受非遗的魅力,零距离了解非遗、学习非遗技艺,还参与到非遗表演、制作艺术品当中做了一回“非遗传承人”。周村“非遗”名片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周村古商城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青县蓑衣樊村坐落于黄河南岸,是名副其实的“江北水乡”,每到夏日,这里都会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泛舟湖上,在千亩荷塘中穿梭,感受稻田飘香。今年,这里的“文艺范儿”更加浓厚,人气也更旺。近日,2019年淄博市文化惠民消费季暨“齐风乡韵”乡村音乐节启动仪式在这里盛大开幕,激情的摇滚乐、拨动心弦的民谣、振奋人心的红色经典……当夜幕降临,各种风格的音乐、各种文艺演出在这里竞相上演,游客得以尽情释放自我,文化和旅游融合散发的魅力让人想拒绝都难。
唤醒沉睡资源 旅游让文化由“活”变“火”
淄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以齐文化为统领,淄博陶琉文化、聊斋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也相继被开发,如何将厚重的文化通过旅游这一载体更好地传播出去,让文化更好地实现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针对此,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探索着。该局统筹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将更多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旅游线路,通过旅游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和教育研学活动,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
“这次踩线活动中,最让我难忘的当属中国陶瓷琉璃馆,恢弘大气,太震撼了!等我回去后一定要把它加入到我们的旅行线路中,让更多人知道淄博的陶瓷琉璃文化!”在今年四月份举办的“千家旅行社进淄博”合作洽谈会上,来自河南的旅行社代表刘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2019年1月4日正式启用的中国陶瓷琉璃馆,陈列展品跨越上下一万年,展示古今中外各类陶瓷琉璃精品2万余件,馆内共设25个展厅,采用声、光、电、像等最新科技手段,能全方位多角度向游客立体式展示陶瓷、琉璃的发展历程,满足游客的“打卡”需求,堪称国内一流专业陶瓷琉璃馆。该馆的开放,对进一步弘扬淄博陶琉文化,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让更多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到了淄博陶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今年五月底,齐文化博物馆、临淄足球博物馆对外公布,不再收取任何门票费用,全国各地的游客均可免费入馆参观,这为淄博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凭借丰富的课程、完备的配套,齐文化博物院成为了淄博研学旅行热门目的地。近期,齐文化博物院对外发布“足下春秋行”系列研学产品优化提升后的五大新课程以及研学配套设施,其中,齐有此礼、见贤思齐、乐在齐中、齐有拓哉和鞠世无双五大齐文化精品课程,情景式、体验式、趣味式并存,让孩子们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将优秀的齐文化传统深深烙进了内心。
在位于淄川龙泉的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内,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美轮美奂的琉璃作品,还能感受历史文化深厚的琉璃文化,近两年来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不断推出加大资金投入,针对琉璃设计、烧制、定制、亲子、研学等细节新上一大批游客参与项目,成为了很多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实现了文旅融合。在灯工表演室,笔者看到有几名家长正陪同孩子在工艺美术大师的指导下进行灯工创作体验。“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的琉璃烧制遵循的是古法技艺,孩子在这里可以感受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受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位家长说道。
“今年上半年,在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的同时,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融合发展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各领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刚刚结束的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半年座谈会上,淄博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茂松这样总结道。“文旅融合是一片富潜力、待开拓的蓝海,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找准连接点,实现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让简单的物理相加少一些,‘化学反应’多一些,从而产生‘1+1>2’的产业叠加效应,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以旅游传承交流文化、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把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开创文化名城建设新局面。对于“诗与远方”的未来,淄博市信心满满。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