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从报纸印刷看时代变迁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里,岁月变迁,经年演变,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字时代,青岛日报社印刷厂见证了报社发展和印刷技术进步的不同历史阶段。

 

  20世纪80年代前,青岛日报社印刷厂和全国报纸一样,都是铅字印刷。纵观中国报业史,从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日报以来,铅字印刷一直延续了100多年,这种印刷方法要经过铸字、制版、排字、拼版、纸型、浇版、印刷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

  首先,将铅锭在电炉内溶化的铅水,浇注入一个个不同字号、字体的铜字模中铸成铅字。常用的5号铅字通常只能一次性使用,每天必须回炉重铸,巨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

  20世纪60年代青岛日报社印刷厂使用的铸字机

  铅字铸好之后就是制版环节,排字工人从一排排排字架上捡出铅字,排成一篇篇新闻稿小样,一般工人一小时只能排一千五六百字左右。小样经校对后,由排字工人再改错。

...

  工人正在对照小报样从一排排排字架上捡出铅字

  报纸上的图片、美术标题和小刊头,则在照相后经过化学处理制成锌版。然后,拼版师傅将新闻铅稿和图片锌版按版面编辑的设计,拼成报纸的版样。

...

  对照报样排版

...

  排好的铅字版样

  接着,再用一种耐高温的纸压盖在铅字版样上,用压版机压成和铅版一样的纸型,再将纸型装进半圆形浇版机内,用熔烧到三四百度的铅水浇在纸型上,等冷却后成为铅版,最后把每块四五十斤的铅版装在铅印轮转机上,印出报纸来。这种印刷工序复杂、改版出报时间周期长,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很大冲突,同时,铸字和浇版过程中存在铅污染风险,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铅字印刷的缺点制约着报纸的发展,1988年之后,青岛日报社开始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印刷厂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王选教授成功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把一张报纸排版所需的时间从以前的4个小时降到20分钟,从此,我国的印刷技术告別了“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

...

  第一代胶印机

...

  小高速铅印轮转机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也为青岛日报社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90年,青岛日报社印刷厂陆续装置的北京轮转胶印机、上海轮胶印转机正式投入使用,完全采用胶板印刷的青岛日报在太平路和青岛人民见面,同年9月排版采用王选研制开发的国产“华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自此青岛日报彻底告别“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的排版印刷时代。从计算机汉字输入、拼版、激光打样到激光胶片输出,代替了铅印的铸字、排字、拼版、铸版等工序,工作流程大大缩短,劳动用工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环境大大改善,而印刷能力和质量大大提高。

...

  现代印刷机正在飞速印刷报纸

...

  印刷生产线

  70年风雨兼程,青岛日报社走过“铅与火”的岁月,迎来“光与电”的时代,而今,正昂首阔步迈上“数与网”的新征程。在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中央厨房”指挥协调中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工作人员协同作业,高效实现全媒体产品的采集、制作与发布,传递青岛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新办公大楼

...

  “中央厨房”策采编发一体化平台

...

  2019年新建成的青岛日报社融媒体演播录播大厅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