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打好“黄河文化”这张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誉为“百川之首”“百渎之宗”。她不仅仅是一条地理的河,还是一条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河。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黄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已是重大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山东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作为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如何打好黄河文化这张牌?

  融为一体

  新石器时代,山东一带孕育了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是黄河文化发展伊始的主要形态,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同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黄河文化在齐鲁大地衍生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包括农耕文化、治黄文化、移民文化、农垦文化、航运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容,并与齐文化、鲁文化、泉水文化、泰山文化等山东地域文化交融在一起,成为山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新时代,国家提出黄河战略后,黄河元素、黄河特色如何在山东文化中更加鲜明?

  关键在于,找准黄河文化与山东地域文化的交叠之处,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整合,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把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竞争力。

  最近召开的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强调:“突出山东特色和比较优势,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把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运河文化融为一体,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融为一体”的表述,为打造黄河文化的山东品牌,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水”串联“一山、一圣人”

  从地理角度看,山东沿黄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治黄文化、移民文化、农垦文化等文化区域分布广泛,各类民俗文化多姿多彩。这些种类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让山东境内的黄河文化拥有了独特魅力。

  例如,泰山、黄河、孔子这“一山一水一圣人”,就充分体现了黄河文化与山东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巨大潜力。

  沿着这条文化枢轴,可以系统整合山东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能级,发展黄河智慧旅游、夜间旅游,打造黄河文明之旅、寻根之旅等旅游线路,推出沿黄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

  又如,“黄河入海处”,是山东在整个黄河流域的突出特色,也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抓手。

  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深入挖掘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资源,承接历史文脉,以黄河水利工程、治水遗址为依托,建设水利风景区,发展以黄河入海、湿地旅游、农耕体验、科普研学、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生态文化旅游。

  具体说来,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设计启动黄河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等具有黄河文化特征的旅游项目,打造以黄河风貌旅游为主题的体验空间、黄河入海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等,实现黄河文化特征与旅游活动创新的高度契合,形成新的旅游业态。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沿黄地区与许多革命老区存在相互交叠之处。对于这部分沿黄地区,应充分挖掘山东革命文化资源,建设重点红色文化旅游经典景区,开展红色旅游节庆纪念活动,形成独具山东特色的“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打造“黄河文创”大IP

  山东境内拥有极为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让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打造黄河文化山东品牌的重要抓手。

  山东沿黄地区拥有200多项非遗项目,其中,鼓子秧歌、黑陶烧制技艺、黄河打夯号子、沿黄区域节庆习俗、农事节事活动等,均具有独特的山东黄河文化特性。对于这些非遗项目,需要厘清类别,分析其活化发展空间大小,以确定开发投入力度及发展规模,并根据其分布确立创意产业吸收利用的核心区和文化带,将非遗项目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同时,山东黄河流域遍布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及夏商文化遗址遗迹,史前文明成果丰富,黄河故道、防洪河道、岗丘堌堆、防洪堤坝等遗址遗迹众多。对于这些遗址遗迹,必须予以重新审视和梳理。应突出山东黄河入海口文化及其衍生文化的特色,准确把握文物、遗址遗迹及非遗等各类遗产的特性,妥善处理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故宫结合现代科技与时尚元素,推出了许多创新文创产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广受好评。打造黄河文创大IP,完全可以借鉴故宫经验。

  例如,可以尝试利用多维动画设立虚拟考古场馆和场景,运用创意理念和产业有效整合“大遗址”资源,通过建立大遗址公园,使人们在延展广阔的空间范围内领略黄河历史文化的风貌。

  此外,还可以采取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措施,通过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减少旅游参观活动对遗址遗迹的破坏。这样,既可以扩大黄河遗产的文化影响,又可以反哺对文物资源、遗址遗迹的保护。

  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独立开发,突显集聚效应,形成上下互动的产业链,让有规模、有黄河文化底蕴的创意产业发挥带头引领作用,通过品牌结构调整优化,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构建山东黄河文化品牌体系。

  从“文本黄河”到“数字黄河”

  突出山东特色和比较优势,做好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应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范样板”为目标,全面组织开展对山东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资源的摸底梳理工作,建立健全实物保存、记忆保存、数字保存三大遗产保存体系,建设山东黄河流域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

  绘制黄河文化资源地图,完善黄河文化遗产鉴定、确认、评价的标准和程序,加大黄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力度,带动提升黄河文化保护水平,编制山东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利用总体规划。

  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对黄河文化开展系统性研究,将黄河文化尤其是黄河文化遗产研究列为重点研究内容,对已有研究成果和在研项目建立黄河文化数据库,打造高效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交流平台,建立黄河文化高端专家智库,为山东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弘扬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历史记载强化历史记忆,重视黄河文化文本资料建设,加强对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文化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提炼出核心文化要素与文化精神,形成对黄河文化的规律性认知,总结经验教训,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历史借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