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豪
□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谭涛
11月1日,在第十三届武汉·中国光谷国际杂技艺术节上,我市倾力打造的杂技精品《高椅》力压群雄,斩获黄鹤金奖第一名。“这是德州杂技首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是德州杂技、德州文化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也是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市文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后取得的一项新成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豪如是说。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大棋局的一部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文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加强顶层设计,筑牢四梁八柱
“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冲突的新问题、社会矛盾的新现象也层出不穷。 40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李文豪说。
时间回溯到2014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立,并组建了专项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联络机制,出台了《德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了文化体制改革进度台账,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又一次全面展开。
李文豪介绍,4年多来,专项小组制定年度重点改革事项和工作要点累计达百余项,按照工作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改革路径,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单位,定期督导推进。为提升各单位对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把握能力,还编印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件选编》,组织参加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形势与政策培训班。在贯彻落实省委重大改革部署方面,出台《德州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大文化领域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近10个改革文件,为相关领域的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路径。
改革多点发力,激发文化活力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文化惠民消费季中,全市使用消费券金额达509.96万元,直接带动消费2030万元,两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这是我市培育文化消费理念、引导文化消费行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文化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我市积极探索开展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组建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多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了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机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文艺院团经营管理机制。
同时,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制定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办法,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22个,其中国家一级馆12个;建成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4个;建成标准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00个,达标率97.5%,省定贫困村文化大院达标率100%。文化惠民工程凸显成效,群众文化百花齐放。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陶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