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提升教育民生福祉 实现“午间配餐和课后服务”全覆盖

  中小学生午饭怎么吃,课后谁来管,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学生家长的难题。山东通过创新形式,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行学生校内就餐和课后延时服务,不断提升教育民生福祉。

  青岛市鞍山二路小学每天在校就餐的学生有1000人。之前,学生们的午餐主要由配餐公司统一配送,去年,青岛市政府投资160多万,为学校建设了标准化食堂,不但每月推出新菜品,还坚持校长陪餐制,确保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

  去年,山东把“实施学校食堂提升工程,基本解决中小学集中就餐需求”作为教育民生“收官”攻坚战。为此,省教育厅联合相关部门,出台2个地方标准,4个规范文件,构建起完善的学校食堂制度体系,并通过“明厨亮灶”全覆盖, 24小时接受家长和监管部门的监督。

  两年来,山东累计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食堂671个,中小学生在校集中就餐人数达682万,基本解决中小学生集中就餐需求。与此同时,山东还下大力气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在济南、济宁、滨州等地,都开设了下午放学后的兴趣小组、公益辅导等,家长最晚可以到18:30再把孩子接走。

  山东是全国较早开展起课后延时服务的省份,目前,围绕服务时间、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

  截至2020年底,山东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达到10030所,占全省小学总数的94.36%,惠及小学生365.63万名。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