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寻找胶东育儿所“乳儿”】“乳儿”赴马石山探访军民鱼水深情

  齐鲁网4月21日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抚育1223名革命后代?是什么力量让乳娘们“一诺千钧 舍命相护”?近日,6位胶东育儿所的乳儿在祭拜乳娘之后,又来到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寻找答案。

  马石山,是胶东半岛乳山境内一座不起眼的山。这里曾经打响过轰轰烈烈的抗日突围战,诞生了与“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英勇悲壮的“马石山十勇士”。6位乳儿专程来到纪念馆,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

001.png

  1942年,敌后抗战处在最困难时期,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抵烟台部署,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11月17日,日伪军出动2万人,以26艘舰艇、10架飞机配合,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历时41天的拉网合围式大“扫荡”。日军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当时,胶东军区从兵力、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11月23日傍晚,数千名群众和八路军数支小分队被围困于马石山区。日军对手无寸铁的群众也格杀勿论,残杀抗日军民503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当时12岁的旬培荷就被困在马石山上,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和弟弟被日寇枪杀。

  旬培荷对记者说:“第二枪一响打的就是我的父亲,再一枪就是我的弟弟,噔的一枪。 以后就听见我的父亲哎呦哎呦,我的弟弟也在那哎呦哎呦,疼得那阵。我知道坏了,我也不敢动,我就在那装死。等到下午四点左右,枪声就少了,我就下去了看看我的父亲,那个时间穿的棉衣,那个血都洇出来了,我一看这个情况,哇的一声就哭。最后我看满山死的人是特别惨,特别惨。”

002.png

  八路军胶东军区5旅13团7连6班班长王殿元带着9名战士,执行完任务路过马石山,看到群众身陷绝境,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留下来帮助群众突围。深夜,他们把第一批群众分成两队,顺着山沟向沟口转移。趁日伪军人困马乏,王殿元带领3名战士悄悄干掉哨兵,扑灭火堆,带领群众成功突围。就这样往返三次,护送近千名群众安全转移。

  “他们自己有枪有武器。他们如果自己突(围)出去的话,就很容易突出去了,但是他没有自己走了。他们冲出去以后,他们义无反顾地又回来,出去又反复回来(带群众突围),这里特别感人。”原乳山市党史市志办公室主任高玉山说。

003.png

  马石山十勇士第四次闯入日寇包围圈带领群众转移时,东方已经破晓。敌人醒来后发现异常,立即发动攻击。战士们为了给群众争取更多的转移时间,向相反的方向吸引敌人火力,且战且退,最终退守马石山山顶,打光了子弹,就用石头砸敌人。“就在山顶上,十勇士最后剩了三个,到接近中午的时候,敌人都派飞机来助战的,飞机轰炸!弹尽粮绝,也没有援助,这时候他们也不投降,宁死不屈,最后一个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把枪都摔断了。确实气壮山河!”高玉山说。

  除了壮烈牺牲的十勇士,当时马石山区还有六支八路军小分队,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奋力与敌人拼杀,帮助数千名群众突围。

  “只要人民有危险,一道无声的命令就是我是党的军队,我就是保护群众的,所以他不用上级给他下命令。在马石山这一个山头上牺牲了400名指战员,包括老百姓一共503人。八路军平均每救出去15个老百姓,就牺牲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血洒马石山,也要把群众救出去,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民至上的这种红色基因深入到了我们党和我们战士的骨髓里。”中共乳山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徐华伟向大家介绍说。

004.png

  胶东育儿所乳儿、青岛市退休职工宋玉芳对记者说:“正因为我们的党、我们的部队是全身心地为人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所以这种精神感染了我们乡亲们,乡亲们倒过来他才会也为我们的党、为我们的军队去生、去死。军民两颗心,血溶于水,血溶于水,成就了今天胶东这块红色的根据地。才会有今天我们乳娘群体的出现,群体的乳娘来养育八路军的孩子。”

  马石山突围战与乳娘的故事,正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这座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历史丰碑,永远伫立在人民心中。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