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临沂是沂蒙精神发源地、红色基因富集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就弘扬沂蒙精神发表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鲜明特质,特别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临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加快建设沂蒙精神研究的聚集区、弘扬的先行区、践行的示范区,使红色基因焕发新时代光彩,让革命老区绽放现代化英姿。

  让红色基因在政治上鲜明验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毛泽东同志曾评价“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山东根据地之所以能为中国革命作出这样的历史性贡献,根本原因就在于“山东是执行中央十大政策的模范”。这说明,传承红色基因,第一位的就是地方党组织对党中央绝对忠诚,始终向核心看齐。

  临沂市委坚持在原原本本、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论述中,领悟红色精髓,在瞻仰省政府旧址、重温入党誓词中追寻红色初心,在连续举办高端理论研讨中解析红色密码。基于对忠诚看齐的深刻感悟,临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临沂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扬当年根据地用庄户学、识字班等形式提高群众觉悟的优良传统,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17年以来,在全市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学起来”为核心的“七讲七进”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宣讲1.3万多场,受众380多万人,极大地增进全社会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真挚情感;严格以忠诚看齐衡量干部队伍,去年初开展了为期2个半月的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全市19.5万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习教育、对照检查和问题整改,通报典型案例321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4人,干部队伍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积极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期准备工作,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学习4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

  实践证明,红色基因首先是政治基因。传承红色基因最根本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加坚定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让红色基因在政治上予以鲜明验证。

  让红色基因在干部队伍中扎根

  党员干部是党履行执政使命的主体,拥有优良基因的干部队伍最有战斗力。在当年的山东根据地,党群干群关系之所以达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境界,前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模范践行群众路线,舍生忘死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这说明,传承红色基因,关键是在党员干部身上永续传承。

  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走过的路、不忘自己的根,临沂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沂蒙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政治生活的必修课、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第一课,实现干部教育全覆盖;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建立了18处现场教学点,每年培训干部主题班次500多个4万多人。临沂市委常委示范开展“三同教育”,带头驻村蹲点、公开接访、包案化解信访积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年均受理市民诉求200多万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4%以上,位列全国热线服务质量城市总体排行榜第一名;《行风热线》连播19年,“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成为各级政府管理施政、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桥梁和纽带;7800多名“第一书记”蹲驻2500多个行政村、4527个自然村抓党建、促发展,指导纳新党员5876名,新发展集体增收项目5224个;8.6万名干部“结亲连心”270万户群众,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沂蒙红色基因被新华社称为“中国扶贫精神”的重要源泉。今年,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回头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实施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工程,设立103个“沂蒙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组建文化旅游集团,加快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临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践证明,红色基因是一心为民的先进性基因,确保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广大党员干部血脉中,我们党就能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让红色基因在全社会薪火相传

  人民群众是红色基因最广泛的传承者。革命战争年代,经由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感召、宣传引导,沂蒙人民铁心向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说明,传承红色基因,贵在融入社会生活,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的集体意识和行动自觉。

  着眼让红色基因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演变为全社会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近两年来,临沂市实现红色旅游7535万人次,开展红色宣讲5900多场,创作红色文艺作品130多部,推出舞剧《沂蒙三章》、电影《喜盈代村》《梦想沂蒙》,歌剧《沂蒙山》被誉为“民族歌剧创作的新追求”。红色展览吸引观展120万人次,新媒体红色故事阅读量7710万人次,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沂蒙红色精神联合采访听众4000万人,规划设置红色标识700多处,有效放大了沂蒙情怀。

  突出青少年这一红色教育重点对象,通过开设沂蒙精神故事课、编纂沂蒙精神简明读本、组织临沂籍大学生开展“沂蒙精神百校行”、利用红色遗存开展纪念活动、评选表彰“践行沂蒙精神好少年”等,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尽管时代在变,但老区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丝毫没变。近年来,临沂涌现出“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最美拥军人物于爱梅、新时代企业家楷模赵志全、“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张楠、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王传喜、临沂国际商城“拓荒牛”王士岭、新时代乡镇党委书记楷模许步忠、新时代脱贫攻坚“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红色基因传承人。

  实践证明,红色基因是具有鲜明爱党、为党、护党属性的群众性基因,引导广大群众坚守精神家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让红色基因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彰显生命力

  实践是对红色基因最真挚、有力的传承。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14年,成为全国第29个工业产值过万亿元的地级市;2018年,临沂市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可以说,革命老区发展中取得的每一次成就,无不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干出来的。这说明,传承红色基因,重在贯穿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临沂牢记“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掉队”的深情嘱托,迎难而上、同舟共济,实施“四联八建”提升工程,创新“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的精准脱贫模式,实现帮扶措施多重覆盖、扶贫政策多层叠加、贫困群众多方受益。

  牢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殷切期望,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农业经营体系日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800家,不断叫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沂蒙之路”。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级河长体系,沂河入选全省“最美家乡河”,临沂被评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实施“绿满沂蒙”行动,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1.6%和41.5%;提高政治站位,依法依规、精准施策,全民参与、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稳步向好。

  牢记“物流业要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的重要指示,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在建成物流配载线路2000多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基础上,加快推进商城国际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行临沂至广州、莫斯科(明斯克)等国际国内货运班列、国际国内航线32条,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在9个县规划了通用航空机场,布局建设9处海外商城和海外仓。

  牢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时代课题,紧盯省委“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统领,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改革推进年”双年行动,围绕“一城引领、两廊带动、三园集聚、全域协同”发展布局,成立16个产业工作专班和人才、资金、政策等8条保障线,推进市域、县域、园区对标赶超,“大美新”临沂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实践证明,红色基因是蕴含强大物质力量的宝贵基因,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就能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①蒙山层峦叠嶂

  ②沂蒙情雕塑

  ③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④沂蒙革命纪念馆馆内场景

  ⑤火线桥场景

  ⑥学织布

  ⑦大学生在认真听取关于沂蒙精神的讲解

  ⑧大气磅礴、风景如画的临沂城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