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临沂临沭朱村有个“省级”档案馆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封 徐传文

  很难想象,在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竟然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档案馆,而且还是山东省第一个村级档案馆。档案馆分门别类收藏着土地、文书、会计、人口等10类7000多件资料,较为完整记录了百余年来朱村的发展轨迹。

  一个900多户村民的村庄,花不少钱搞一个档案馆有什么用?这让不少来访者有些疑惑和不解。但是,有了“王馆长”的细致介绍,大家就发现了档案馆的意义和价值。

  “王馆长”何许人也?他叫王经臣,今年70岁,尽管头发已经花白,却依旧像一个小伙子那样闲不着,为村子里的各种事务忙里忙外,常常忙得汗流浃背。红脸膛的他是一个热心肠,三年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近年来热衷搜集村史资料,2012年起,参与了档案馆的筹建。他口才好,成了档案馆的义务讲解员,大家都亲切地喊他“王馆长”。

  王经臣(右)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讲解朱村档案馆藏品。

  2019年8月中旬,我们在朱村蹲点采访期间,“王馆长”每叫必到,无论是入户采访,还是去观摩葡萄园、水利工程,他是我们的贴心向导,时时处处,总是那么的耐心、热情。

  还没进档案馆展室,“王馆长”就一脸兴奋地说:“咱们这里有几件宝贝!”他口中的“宝贝”,还真的让我们吃了一惊——

  在这里,存有5张字迹斑驳、边角残缺的纸条,上面“山东省沂州府郯城县为征收钱粮给发执照事今据,王淳完纳咸丰六年地丁银”的字样,显示其百余岁的“高龄”。这是清朝农业税票的真实模样,也记录了现属临沭县曹庄镇的朱村沿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这里,藏有一张舒同亲手书写的“小麦丰产奖状”:奖给一九五九年小麦丰产先进单位郯城县曹庄人民公社朱村生产队。落款是“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奖状经过60年的沉淀,已经泛黄显得暗淡,但每一个字穿过时间的长河,依旧飘洒圆秀,筋骨峭拔,恣肆中见逸气,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舒体”真迹!60年前,舒同作为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挥毫书写奖状,既是个人专长的兴致使然,更是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真实体现。

  在这里,整齐收藏着朱村每家每户1952年登记的山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以及始于1958年的朱村户口档案,一户一页,数据详实。

  ……

  “王馆长”坦言,朱村之所以把历史资料保存得这么好,是几代人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的结果,他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在抗日战争时期,朱村就成立了党支部,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工作过。每年的大年初一,村民们自发地把第一碗饺子供在烈士墓前。

  村支书王济钦告诉记者,近年该村加快新农村建设,通过种植丰产林、花卉苗木,发展专业养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同时建成红色文化园区。朱村不仅修建了档案馆,还重建了朱村抗日战斗纪念园,让“钢八连”的事迹永驻朱村,让朱村“支前模范村”的故事流传下去,让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