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乳山:深山唱响振兴曲 乳娘精神代代传

  乳山挖掘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深山唱响振兴曲 乳娘精神代代传

  巍巍马石山,浓浓乳娘情。作为胶东革命老区、胶东抗战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近年来,乳山秉承着“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理念,深入挖掘梳理红色历史,实现红色血脉赓续绵延。

  修缮保护红色印记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驶入修建在马石山上的红色教育基地,一座庄严肃穆的十勇士纪念馆映入眼帘。

  大型声光电景观模拟还原了当年马石山抗战的悲壮场景。1942年冬,日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马石山地区。十勇士“四进四出”包围圈,与比己方多数十倍的敌人拼杀,最终长眠在了马石山上。当天,还有数支八路军小分队,不约而同地打响了救援群众的马石山突围战。

  近几年来,乳山陆续投资数千万元,对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修缮改陈,采用现代化设计和科技手段陈列和展示历史及革命人物事迹。去年,乳山开发了从纪念馆到山顶纪念塔的现场教学路线,实现了馆内讲解英雄事迹、馆外触摸战斗印记的党性教学互动。

  近几年,乳山深入挖掘整理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以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乳娘事迹陈列馆两馆为“双子星座”核心板块,东尚山、下石硼、青山和井乔家为“四朵金花”专题板块的党性教育架构体系。今年,乳山又启动了118处红色印记抢救保护利用工作,构成“红色印记群”。

  让老区人民增收致富

  临近中午,下石硼村春梅农家乐里,58岁的王春梅正和丈夫俩人忙活着张罗3桌午饭。在大山待了半辈子,王春梅老两口从来没想过,做“家常便饭”就能赚钱,就连过去用小车推到集市上论筐卖的桃子、杏等果蔬也成了“抢手货”,挂在树上就被游客掏钱摘走了。

  下石硼村土地贫瘠,是省定贫困村。战争年代,这里靠着山高林密的地理优势成为支援革命的“大后方”,但交通闭塞也成为新时期下石硼村发展的羁绊。

  为了让大山深处的红色村庄脱贫致富,乳山启动了红色沿线振兴工程,对沿线村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打造。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入股等形式,集中流转土地发展大樱桃、水蜜桃、苹果、板栗等特色产业,新上养蜂合作社,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开发红色研学游、乡村休闲游、采摘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打响“红色+绿色”品牌,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大山深处,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乳山已打造了“桃源古村”东尚山、“红色密营”下石硼、“大爱无疆”田家村等一批饱含红色文化内涵的乡村,形成了一条百余公里的环形红色旅游线路。

  擦亮红色乳山城市名片

  “刮大风,下大雪,哥哥上山搂豆叶,一搂搂个花大姐……”跨越70多年,胶东育儿所初创时期的乳儿张东海终于踏上了故土,在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用地道的乳山话唱起了当年的儿歌。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在牟海县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自1942年至1952年,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用乳汁哺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乳娘们舍命践行了“人在孩子就在”的承诺。

  为弘扬乳娘精神,乳山市组织相关部门对乳娘进行查访,对乳娘事迹进行整理,并修缮了胶东育儿所基地。

  时下,话剧《乳娘》正在紧张排练中,预计下半年上映。近年来,乳山市先后出版、拍摄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红色文艺精品,擦亮了红色乳山城市名片。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