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市:用活资源讲好“红色胶东”故事

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威海:用活资源讲好“红色胶东”故事

  □记者 郑 莉

  通讯员 任现辉 报道

  本报威海讯 3月23日,在威海市环翠区鲸园街道的直播间里,来自古北社区的74岁党员邢爱兰挺直了腰板,面向镜头讲述“红色故事”。这是鲸园街道“党史大家读”活动录制的一堂课。今后,该街道还将陆续邀请社区党员作为主讲,为屏幕前的观众读党史,着重讲述发生在威海大地的红色故事,同时分享自己的经历见闻及感受,录制的视频在街道微信公众号、辖区商圈LED屏等多处播出。

  “今天我们的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幸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讲故事拍视频的方式,说的是威海话,讲的是威海事,形式很新颖,讲的、听的都受教育,大家都乐于参与。”北门外社区党员郭传友说。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创建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开启红色胶东时代。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威海注重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胶东文化资源,用活用好本土红色文化元素,引导人们强化红色记忆、弘扬革命传统、推动生动实践,全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

  精心讲好红色胶东故事。依托红色胶东革命源头和起始地的独特优势,威海市组织市、县两级电视媒体开设红色影视剧专栏,播放《马石山十勇士》《三进文城》等10多部反映革命历史特别是威海革命故事的红色影片,展映刘公岛、郭永怀、乳娘等系列主题视频。实施“红色基因图谱”绘制工程,把发生在或散落在威海的红色故事系统整合、穿珠成链,精心策划“展现500个红色印迹”“讲好100个红色故事”“编辑一套红色书籍”等系列活动,全景展现威海红色历史风貌,留住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创作演好红色胶东文艺精品。威海市组织全市文艺骨干集中攻坚,创作推出胶东红色革命历史主题长篇报告文学《红色胶东》《永恒的守望》、大型音乐史诗《红色胶东》、交响音乐组歌《中国精神》,以及纪录电影《战争中的母亲——胶东乳娘》、电影故事片《胶东乳娘》、舞台剧电影《我的乳娘》、话剧《乳娘》“乳娘四部曲”等30多部富有思想艺术水准的高质量文艺作品。

  保护用好红色胶东历史印迹。组织完成刘公岛北洋海军基地后勤保障设施、乳山胶东军区卫生四所和荣成郭永怀故居等修缮保护工程。策划举办“穿过硝烟的记忆——红色胶东革命文献展”,组织提升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和马石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充实红色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厚植红色文化内涵。推动新创10处市级、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系统梳理474处红色印迹以及党性教育、国防安全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方面资源,策划推出4-6条红色文化精品线路,打造200个别具特色、吸引力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吸引人们在参与中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同,更好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