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民日报点赞沂蒙革命老区“堡垒村”:头碗饺子祭英烈,七十载传承特殊年俗

  11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第5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整版刊发《老区精神 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其中以《七十载 传承特殊年俗》为题刊文,点赞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过年头碗饺子祭英烈”的特殊年俗。以下为文章全文:

  “老支书”缓缓走上舞台,颤抖着端起一碗饺子。“朱村的老少爷们儿!”他顿了顿,哽咽着说,“今天这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为救咱朱村牺牲的战士们……”

  音乐响起,鼓声如雷。台上,众人跪地齐喊:“祭英烈,奠忠魂!”台下,观众潸然泪下。

  这是山东省临沭县朱村村民自编自导的情景剧《第一碗饺子祭英烈》中的一幕。53岁的村民王峰既是编剧、导演,又是主演。

  抗日战争时期,朱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被日伪军视作眼中钉、肉中刺。1944年1月24日,适值农历除夕,日伪军“扫荡”朱村,八路军一一五师老四团八连战士闻讯赶来。经过激烈战斗,朱村得救,24名年轻战士却永远长眠于此。第二天天刚亮,朱村人捞起第一碗饺子祭奠烈士。

  70多年过去,过年头碗饺子祭英烈的年俗,在朱村延续下来。小时候,王峰常听奶奶说,“这个年俗咱家不能断,吃水不忘挖井人,俺朱村人不能忘了八路军”。

  战争年代,朱村人满腔热血报家国,青壮年纷纷参军、支前。新中国成立后,朱村人不等不靠,在人均不足半亩地的情况下,把荒地变良田,年年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如今,朱村人又挖掘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过上全面小康生活。

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新貌

  眼瞅着游客越来越多,怎样创新形式讲好朱村故事?王峰一琢磨,自己喜欢表演,不妨排个情景剧试试!

  一遍遍打磨剧本,邀请村民当“演员”,全身心投入排练,表情、动作、道具细细雕琢。“演好,才能把故事讲好。”王峰说。

  今年7月1日,情景剧首秀。台下观众不少,王峰的心扑通扑通直跳。落幕鞠躬那一刻,瞥见台下有人捂眼、泣不成声,王峰长舒一口气。打那时到现在,已经演出60多场。

  “头上这片天,脚下这方土。朱村老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会永远记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朱村,没有八路军,就没有俺朱村人!”这是王峰写在剧本里的话,也是朱村人的心声。

  原文链接:七十载传承特殊年俗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