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是我们最大心愿”

  □ 本报记者 王凯

  3月4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南楼7层重症感染隔离病房,又一名重症患者转出,到普通救治病房继续接受治疗。这是山东医疗队(第一批)重症医学组的第四例成功救治病例,给了重症医学组组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任宏生很大鼓舞。

  作为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任宏生带领重症团队60人,进驻尚未完工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连夜奋战筹建ICU病房。

  任宏生带领重症团队,对病房进行规划设计、配置所需仪器设备、安置病床,还承担了打扫卫生、运送垃圾的工作。统筹协调团队的工作安排,对接当地医疗机构……任宏生始终坚守在病房。

  经过近30个小时的奋战,任宏生带领山东重症团队组建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够收治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病房。

  病房自1月29日凌晨1时收治第一例病人。作为山东医疗队的“特种兵”,任宏生带领的重症救治组,为黄冈市第一批救治难度大、传染风险高的重症患者提供了“诺亚方舟”。1月31日,12张重症监护病床全部收满,其中危重症患者占半数以上。

  1月31日中午,任宏生接到通知,一个带有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要转来救治。重症团队立即做好迎接病患的准备。下午,患者带着转运呼吸机转入,处于严重呼吸衰竭状态,随时有心脏骤停的危险。任宏生立即组织在场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对症处理,十余分钟后,病人憋喘减轻、呼吸平稳、缺氧改善。

  随后,又经过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抗病毒、营养支持治疗、免疫调节、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等措施,患者未发生气胸、肝肾功能衰竭、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2月4日中午,患者呼吸机支持条件及生命体征、氧合状况符合撤离呼吸机及拔出气管插管指征,顺利拔出气管插管,可以开口说话,一句“我很想吃饭”让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高兴不已。又经过医护人员几天的精心调节,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于2月9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救治,并于23日治愈出院。

  这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第一例拔出危重病患者的气管插管的病例,任宏生团队每位成员充满了信心与自豪,“不管遇到多大困难,让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没有特效药物,任宏生努力在临床中寻找蛛丝马迹,积累证据,摸索经验,尽可能运用已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挽救危重病人。任宏生在临床探索中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对重症病人效果明显,而对危重患者则难度较大。病情急转直下、进展快,是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一大特点。早干预、防恶化,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医学经验。早采取综合手段,预防重症患者发展为危重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近期,危重症患者正逐渐减少,救治成功率也有提升。任宏生说:“通过多学科医护团队的努力,让一些危重病人转危为安,让一些早期的危重病人能够出院回家,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