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海文登区吕明玉:奉献总是她的“第一选择”

  她身上有太多的“第一”:她是山东省第一例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者;她是全省国网系统第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威海市文登区首届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她还是一名“第一书记”。

  她叫吕明玉,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第一次见到吕明玉的人,都会被她善良纯净的笑容所打动。挽救生命,扶危济困,脱贫攻坚……回顾她的经历,每逢人生角色的转换,奉献,总是她的“第一选择”,让每一个人过上好日子,是她最为朴素的心愿。

  奉献热血——给了陌生人两次生命

  4月13日是吕明玉的生日。2011年的这一天,在山东省立医院捐献完造血干细胞躺在病床上的吕明玉,默默地把这一特殊的经历,作为送给自己37岁的生日礼物:“多好啊,能救人一命。”

  2011年1月14日,吕明玉接到了威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她的血样和江苏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问她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010年5月,我和60多位同事自愿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从那时起,我就等着这天的到来。”她说。

  2011年4月12日,在山东省立医院,吕明玉的血液在体外循环11000毫升,相当于将全身的血液在体外循环了三遍,才最终采集了11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整个采集过程近5小时,由于钙流失严重以及抗凝剂的作用,在采集后半程,吕明玉的多个部位出现了麻木抽筋的症状。当天下午,吕明玉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由医务人员乘飞机带到了苏州医院,输入到了一位陌生人的体内。

  本以为,人生的这一页就这样翻过去了。可不到半年,吕明玉再次接到电话,被告知那位苏州患者的免疫力突然下降,急需吕明玉捐献淋巴细胞来救命。此时,吕明玉还在康复期。这次,她也有些犹豫:“再遭次罪没什么,可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出现‘万一’,怎么办?”家庭会议也出现了分歧,“反对票”占了多数,但吕明玉最后决定——“救人救到底”。

  “人命关天,如果见死不救,我会一辈子活在愧疚里!”就这样,吕明玉二次赶赴济南,为那位陌生人捐献了64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她也因此成为山东省首例、全国第26例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者。

  那年11月,被救患者给吕明玉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说:“我可以活下去了,我的孩子有妈妈了,我的妈妈有女儿了。感谢你给了我两次生命。”

  奉献爱心——“送上门的闺女”

  吕明玉两度救人的事迹被媒体竞相报道,称她为“最美的中国人”。2012年初,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成立了由500多名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就是如今公司“彩虹党员服务队”的前身,当时它的名字叫“吕明玉党员服务队”。

  宋阿姨是党员服务队帮扶的困难群体中的一员。“要不是小吕他们帮助,我们这个家还不知成了啥样子呢。”说起吕明玉,宋阿姨眼里闪烁着泪光。

  一场车祸,夺去了宋阿姨唯一儿子的生命,儿媳改嫁后,两位老人带着年幼的孙女生活。除了接送孙女上幼儿园,宋阿姨几乎不出门,甚至和亲戚们也不走动了。宋阿姨所在辖区供电所的志愿者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告诉了吕明玉。

  “我也是一位妈妈,那个小女孩太让人心疼了。如果爷爷奶奶沉浸在悲痛里走不出来,就意味着她不但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童年最珍贵的欢乐。”想到这里,吕明玉坐不住了,马上带着“彩虹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上门“认亲”,去了一次又一次,可总是敲不开门。想到老两口长期不与人接触,一下去这么多人,肯定是不适应,细心的吕明玉就自己一个人登门,去的次数多了,宋阿姨实在过意不去,就开了门。

  真挚的笑容,暖心的话语,融化了宋阿姨心中的坚冰,把藏在心底最深处的话跟吕明玉说了出来:“别人家都好好的,为什么我们家破人亡,是不是我们造了什么孽?我一出门,就觉得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吕明玉深知,这是老人因丧子之痛无法化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只有让他们与社会重新接轨才能解决问题。

  从此,吕明玉成了“送上门的闺女”,周末要去,逢年过节更要去,踏青、采摘要带上老人,出门游玩也要带上老人。她还和当地专门帮扶失独老人的志愿组织取得了联系,让宋阿姨和有共同遭遇的老人一起参加活动,大家互相安慰排解,逐渐解开了老人心中的疙瘩。有一天,宋阿姨乐呵呵地主动打来电话,吕明玉却突然想哭:“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终于和命运和解了。”

  在吕明玉的带领下,公司每个党支部都成立了分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益暖文登”“环保公益行”“爱暖夕阳”等活动。2016年,“彩虹党员服务队”获评山东省“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15年底,吕明玉当选为文登区志愿者联合会第一任会长。她把当时文登区97家志愿者团队组织起来,更加精准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更多弱势群体得到救助和关爱。

  奉献汗水——“这样的干部俺们认”

  2018年6月,吕明玉来到文登区环山街道孙家西山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个村是贫困村,也是出名的“软弱涣散村”。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安排给我的任务,必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完成!”吕明玉下定了决心,不彻底改变孙家西山村的落后面貌,绝不离开。

  村南的臭河沟是第一块要啃的“硬骨头”。7月的一天早晨,她穿着水鞋一个人跳进了河沟,拔草、捡垃圾、抠乱石……“石头缝里都是虫子,还有蛇皮,吓得我头皮发麻。”但吕明玉清楚,“再怕也得忍着,光动嘴皮子,不但不服众,还惹人烦,不管多脏多累,干部都得先干起来。”不一会儿,闻讯赶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孙本昌也跳下了河沟,村“两委”的干部们来了,党员们也来了。

  81岁的村民李水芹家门口就是臭河沟。看到吕明玉的样子,老人满心不舍得:“一个白白净净的城里闺女,干咱庄稼人都嫌脏的活,让人心疼啊。俺这干不动了,烧点水还行。”她在院里支起了炉子烧水,干活的人,累了就到院子里坐坐,渴了随时都有热水。

  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一个“外来人”为村里吃苦下力,谁还好意思坐得住?村民们开着拖拉机来了,扛着镐头锄头来了。看到满河沟的人,吕明玉的泪水伴着汗水往下流,满手都是污泥,也没法擦,她就让泪水尽情地流淌。

  有了治理河沟的经历,吕明玉的威信树立起来。私搭乱建的鸡棚鸭架拆了,门前的柴草堆粪堆变成了花圃,沿街墙壁上还有了文化长廊。

  村子美了,村民更要富。吕明玉带着大家办起了面食和田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有一天中午,吕明玉接到了300箱花饽饽的订货电话,第二天一早就要送到青岛。吕明玉火速召集来5名村民开了工。村民殷玉玲说:“真没想到,吕书记一直陪我们从下午干到天亮。她本来腰就不好,干完活腰都直不起来了。我们干活还有工资,也不知道她图个啥。”

  两年多的时间,孙家西山村有了16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村里决定给村民发放福利。“活了一辈子,第一次从村里领到钱,俺和老头子一年能分1400块钱,一年的零花钱够了。”李水芹说,“不怕脏不怕累,心里还想着老百姓,这样的干部,俺们认!”

  驻村以来,吕明玉难得陪陪女儿,家里两位老人相继生病住院,知道她忙,都不让她陪护。每每想到这些,吕明玉总是心生愧疚。

  这些年来,吕明玉获得了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公司“最美国网人”等许多荣誉。但她更看重的,是自己给村民、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什么。(通讯员 姜红胜 宋英红)

  (稿件原载于2021年4月25日《大众日报》1版)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金秀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