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挑山工村”的变迁:时代在发展,挑山工的精神不能丢

  齐鲁网4月10日讯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事关新时代山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在泰安市沙岭村这个几代人从事挑山工工作的村落,沙岭人发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埋头苦干,不断创新,通过发展旅游业等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泰安市泰山景区大津口乡沙岭村位于泰山东北麓,是进出泰山的“北大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岭村青壮年几乎都从事挑山工这个行业,用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出生于1945年的陈广武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18岁起就做起了挑山工。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担山工得锻炼,肩膀得磨出岗子来,腿要有劲,百把斤在身上压着,担到南天门,一趟得6个小时,一般泰山搞建筑就是担砂灰、石子、木材、钢筋,饭店里就担面、菜、酒。”

  陈广武曾组织沙岭村挑山工队伍出色完成泰山索道轮盘、钢缆、电视转播、气象等大型设备的运送上山任务,他曾经一次次背着重达170多斤的物资上山,而完成这一切,靠的是两个信念。

  “一个是为泰山服务,再一个是为个人生活,都是锻炼,包一煎饼,拿一咸菜,就(做)担山工去。”

  时代在发展,对于挑山工的需求日渐减少,但泰山挑山工的精神不能丢,沙岭村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大家寻求转型,发展旅游业,养殖赤鳞鱼,村党总支书记吴传印告诉记者,刚开始他们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后来我们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白天不行晚上去,让他知道这个社会要发展,我们得向大局看齐,当时挑山工包括创业那么艰难都能过来了,就做做思想工作这些问题嘛,慢慢地开始就把距离拉近了,逐渐我们这个村,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化了。”

20161113104458859.jpg

  如今的沙岭村旧貌换新颜,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昔日的“挑山工村”没了,但泰山挑山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在齐鲁大地传扬。

  闪电新闻记者 山东交通广播 孙蕊

  杨凡、穆楠、孙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8-8883222,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8-6991577,诚邀合作伙伴。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