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诸城: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日记节成教育文化品牌

  □ 本 报 记 者 张 鹏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王传宝 钟兆林

  日记节是诸城市一个亮丽的教育文化品牌。

  5月22日,在百尺河初中,持续举办21年的日记节又一次开幕。从第一届日记节开始,日记节活动内容就不断丰富,目前已由只搞庆祝与日记评奖活动,发展到现在的日记评选与展览、日记节征文与主题演讲、文艺庆祝、参观日记成果展室、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进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水平。

  在百尺河镇中心校校长朱德润看来,百尺河初中立足于学校21年来日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日常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目前,百尺河初中已将这一办学特色渗透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社团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开发出“成长日记”“班级日记”“专题日记”“观察日记”“阅读日记”“活动日记”“思想日记(反思日记)”等内容的写作。

  学生们每天把课堂内外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动手操作的内容全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听、说、读、写、做”这种语文学习模式,引申、扩大到各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达到“会听、敢说、乐读、能写、擅做”。

  “我们让学生写日记,并不是让学生信马由缰、随意而写,而是由语文教师每周上一节专门的日记指导课。上课前教师要备好课,按照每学期写作序列来指导,同时进行批阅,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让日记写作更好地服务于作文教学与语文学习。”百尺河初中语文老师徐美娥说,学生在日记写作的过程中,思维得以碰撞,增强了认识水平,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记者翻看刘慧娟同学的日记发现,她的日记内容已经由简单记录到文笔锤炼。看到下雪,她这样写:“你看到了吗?那冬日里纷纷扬扬的雪花,轻轻的,柔柔的,洒满一地。一群群孩子在雪中玩闹着,欢快的笑声将大地印染。你感觉到生活的细腻、芬芳、清新和欢快了吗?你感觉到生活的魅力了吗?”

  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练笔,老师们有意识地拓宽日记书写内容,让学生定期写人物日记、叙事日记、情景日记、记物日记、思考日记等。同时,根据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措施要求,学校还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落实,其中“日常常规性评价”采用量化评价法,学生个人针对“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的具体评价纬度,进行自我反思,做到“每日一省”,使之与学生的日记写作相融合。

  “学校把‘日记育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通过日记写作培养学生外显性的学习行为习惯;二是通过日记感悟培养学生内涵性的学习思维品质;三是通过日记反思培养学生常态化的品德修养。”朱德润介绍说。

  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校园、家庭、班级的生活及感悟,教师和家长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诉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采用恰当的管理措施。这样,日记就会成为贯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一条红线。

  此外,学校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教育教学工作日记的撰写活动,要求教师每日撰写教育教学工作日记,帮助教师自我反省。教师在日记中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自己每天的工作做实事求是的评价,发现长处,纠正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们的每日一记,写出了自己的工作收获、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展现了教师总结与反思的勇气,推动了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徐美娥告诉记者,班主任老师的日记,更多地展现了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思考与收获;语文老师的日记,则更多地展现了自己在指导学生语文学习和日记书写过程中的体会与感悟。

  日记节,见证了百尺河初中21年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