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临近“七一”建党节,通往抗战古村常山庄的红色专线上,满载学员的大巴车往来不息。建党98周年之际,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迎来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的热潮。仅6月28日、29日两天,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共接待红色教育、红色研学团队150个,学员万余人。客源地不仅覆盖我省所有地市,还涵盖了天津、唐山、大连、邢台、宿迁、徐州、沭阳、龙岩、深圳等省外城市。
来自各地的党员们置身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抗战堡垒村——常山庄古村,参观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馆、子弟兵将帅纪念馆等红色展馆,聆听红色事迹、唱响红色歌曲、追忆红色历史、感悟沂蒙精神、重温入党誓词,以深刻接受沂蒙精神洗礼的方式纪念党的生日。
在常山庄一处名为“影音视界”的古村院落展馆里,来自北大方正人寿山东公司的党员们正凝神观看老电影机放映的新时期红嫂“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老师所作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红色报告,刚刚参观了红嫂纪念馆,当通过老电影再次聆听于老师讲述奶奶王换于的事迹,学员们一次次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处“影音视界”展馆是由退伍军人曹贵然联合景区打造的“乡村记忆馆”系列展室之一。今年起,曹贵然利用常山古村的闲置院落将个人多年收藏的老物件活态展示,分7个主题展室展出老物件、老家具、算盘等数千件具有时代印记的物品,并将民俗体验、中华珠算、活字印刷等融入红色研学教育课程,引发了游客强烈的内心共鸣,成为革命老区传承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又一生动载体。
今年以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不断丰富文化业态,将实景剧演出、红歌快闪、民俗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融入红色教育和红色研学,不仅联合民间藏家打造了“乡村记忆馆”,还建设“非遗文化体验馆”,新增木版画、陶笛、葫芦烙画等非遗体验项目,同时联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设立了蜡染、编织等艺术工坊,初步形成集主题展示、文化体验、文创开发、商品定制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不仅让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的形式更加立体多元,也让百年古村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近年来,沂南县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创新、传承力度,抢救性地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红色影视等相关红色产业。据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立军介绍,沂南县已启动红嫂家乡旅游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随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沂南县将进一步凸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地借助研学旅行、非遗体验、实景演出、文艺创作等创新载体,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按照以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提升的发展思路,今年,沂南县成立了片区指挥部,对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片区进行提升,按照“五星达标、六好争创”的目标,着力对片区内依汶镇后峪社区以及马牧池乡常山庄、双泉峪、新立村等10个重点村完善基础设施,营造红色氛围,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沂蒙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区”。
□临报融媒记者 张萍 王众
通讯员 郑文 郑树平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