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潍坊高密市:“思政小课堂”变身“校内大课堂”

  高密市开展“红心向党·五百工程”

  “思政小课堂”变身“校内大课堂”

  □都镇强 张春晓 刘 洋 报 道

  本报高密讯 暑假过后,潍坊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收到了一本特殊的校本课程:由该校教师改编的红色歌谣编本。“组织少年儿童以歌谣传唱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政教育。”9月24日,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张清志告诉记者,包括用地方传统戏剧茂腔改编的《俺家有件传家宝》,也成了学生们都喜欢传唱的曲目。

  在与高密当地教育者交流时,从事多年思政课教学的教师认为:“中小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高,主要是他们没有切身深刻的感受。”如何让学生对思政课程感兴趣?今年以来,高密市委教育工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制订印发《关于开展高密市“红心向党·五百工程”的实施方案》,创新开展百课争鸣、百业寻访、百年光影、百歌咏唱、百年印记“五百工程”,构建全域思政育人机制,引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领航当地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的活动,正是“红心向党·五百工程”活动之一的“百歌咏唱”工程。

  高密乡村教师李济远、单美华夫妇将自家的房屋腾出来创办宝德书院,自费购置电脑、课桌、图书、乐器等,免费教授孩子们国学、书画、音乐、体育。如今的宝德书院,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单美华家庭也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这正是百课争鸣的硕果之一。”高密市教体局副局长张金说,高密市打破学段壁垒,以6个思政名师工作室为基础,坚持在大学阶段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启蒙道德情感的分主题推进思路,选聘全市529名思政教师、30名特聘导师组成思政育人团队,同晒100节“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程”精品课,打造推进同一主题下的百课齐放、百课争鸣。

  走进高密市姚哥庄中学,雷锋展厅吸引了不少新生的目光。在这处学校自建的雷锋展厅内,能够近距离学习雷锋同志的事迹。在展厅旁边,则是雷锋超市、雷锋银行。该校的学生们只要做好事、参加志愿活动在雷锋银行达到一定积分,就可以到雷锋超市兑换东西。“31个班级都用英雄名字命名,教室里也挂着英雄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我们还开展身边的红色印记活动,通过探访红色印记,让思政课和研学相结合。”高密市姚哥庄中学教师顾学武说。

  这是“百业寻访”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高密市突出五育并举,将思政课与美育提升工程和劳动立身行动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行走在高密大地。抓住建党百年育人良机,组织92所中小学校开展探访滨北学校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姚哥庄中学雷锋展厅等红色研学活动,寻访当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步,高密市委教育工委将深入实施党组织书记突破项目,持续分层分类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红心向党·五百工程’走深走实,打造高密思政育人‘新样态’。”高密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说。

  原文链接:“思政小课堂”变身“校内大课堂”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