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齐鲁时代楷模|泰山消防救援站:海拔1545米的守卫

  海拔1545米的守卫

  泰山消防救援站坚守山巅甘于奉献,筑起生命和安全屏障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路 凯

  “丁零零……”9月23日6点58分,位于泰山之巅的泰山消防救援站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嘴里正咬着馒头的政治指导员李令政和队员们瞬间从餐厅冲了出去。原来,在岱顶碧霞祠,一名游客不慎摔伤,腿部骨折,急需救援。警情就是命令,队员们闻令而动,从接警到出发,前后不到一分钟。“像这样的救援行动,我们平均一年有上百次。”李令政告诉记者。

  1996年成立的泰山消防救援站,驻守于海拔1545米的泰山极顶,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消防救援站。这个由18名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队员组成的消防救援站,坚守山巅、甘于奉献,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用青春和热血报效祖国,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如山、尽责至善”的铮铮誓言。2010年,泰山消防救援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泰山卫士”荣誉称号。2021年6月,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11月,被表彰为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如今,泰山消防救援站(群体)再获“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迄今已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43项。

  守山护林,捍卫“泰山卫士”荣誉

  防火灭火是泰山消防救援站的首要任务。泰山消防安全责任有多重?一句话:不能烧、烧不得、烧不起。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辖区有18万亩山林、26处古建筑群、58座寺庙、2200多处碑碣石刻,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担负着泰山极顶及南天门景区的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从建站起,我们就牢固树立防火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保护泰山消防安全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李令政说。

  庙宇、大殿是他们日常巡查的重点。火灾是古建筑的天敌,易燃的砖木结构、星火不断的香炉、拥挤的人群,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压力。为确保万无一失,泰山消防救援站组建消防巡查服务队,每天对岱顶的11家重点单位、40多家“天街”商铺和数以万计的游客进行全天候、无缝隙巡查服务,宣传消防知识,查改火灾隐患,讲解防火灭火常识,定期举行消防演练,进行消防培训,健全消防设施。“我们每名消防队员每年要走2000多公里山路,攀爬52万多级台阶,确保了泰山连续26年未发生古建筑火灾事故。”李令政说。如今,在泰山消防救援站带动和帮助下,泰山上下已经组织成立了11支义务消防队。

  没有生来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受地势所限,泰山消防救援站是一支没有消防车的消防队,防火灭火只能徒步行进,抢险救援必须手抬肩扛。

  2018年4月17日,济南和泰安交界处发生山林火灾,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形成几公里的火线。泰山消防救援站全体消防员作为突击队,冲在火场最前沿,率先与“火魔”展开面对面的搏战。

  战浓烟、斗烈火,滚滚浓烟把他们呛得不停流泪、咳嗽,飞溅的火星将他们的脸颊、脖子烧伤。但消防员不惧危险,奋勇拼杀。经过三天四夜的奋战,终于把火势控制在隔离带之内,泰山景区安然无恙。

  “守一方热土,保一方平安”。18名消防指战员始终坚守着这样的誓言,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恶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得到了群众的信赖,捍卫了“泰山卫士”的荣誉。

  人民至上,把平安送到群众身边

  泰山作为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游客,高峰时每天能达到五六万人,游客摔伤、被困、突发疾病时有发生。泰山消防救援站坚持人民至上,把抢险救援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扛在肩上。

  曾为泰山导游的“泰山娟姐”张娟说起泰山消防救援站,格外激动:“这群人曾救过我的命,是我的大恩人。”

  去年中秋节前,张娟在玉皇顶连续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直播,突感身体不适。“当时我胸闷、气短、胳膊发麻,一下子就瘫坐在地上,感觉要窒息了。”她回忆,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惧。

  “他们快速出现在我面前,当时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躺在担架上,她内心不再恐惧。

  在泰山消防救援站的荣誉室,一幅幅照片记录着抢险救援的一幕幕。他们经历过一天连续12起马不停蹄的救援,经历过一个晚上从南天门到中天门5次往返的超负荷战斗,经历过零下20度雪夜4小时不间断的执勤巡逻,还经历过绝壁救援时碎石从头顶身旁滚落的惊险……

  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带给群众。建站26年来,泰山消防救援站先后抢险救援3300余次,救助遇险游客3000余人,挽救了600多条生命,上演了一次次“生死时速”,用铮铮铁骨为人民群众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和安全屏障。

  苦练本领,绝壁上“凿出”生命通道

  “出警没警车,全靠两只脚;又跑又能爬,全是蜘蛛侠。”提起“邻居”泰山消防救援站,岱顶派出所副所长钱占东很是感慨。因为山顶没有消防车,消防员的每次抢险救援,全靠手抬肩扛,徒步行进。这是对个人体能和意志的极大考验。

  有一次,一名游客在泰山“十八盘”对松山附近摔伤,急需救助。当时狂风呼啸,索道早已停运。摆在消防员面前的只有盘道一条路,他们顶着零下26摄氏度的严寒,踩着冰封的盘道,抬着担架,一步一步从山顶走下山。从早上8点20出发,到下午4点归队,将近8个小时的救援,耗尽了每一名队员的体力。

  山顶没有训练场,为练体能,他们把盘道当跑道,把悬崖当训练塔。1630级台阶的十八盘,他们每周都要负重20多公斤,上下往返跑3次。一年下来,每个队员至少跑52万多级台阶。他们的鞋子,差不多两个月就磨破一双,一年下来光鞋子就得换五六双。

  “这是我今年换的第三双鞋了。”24岁的张金星,进站刚满2年。他是全队公认训练最刻苦的人。白天训练完成后,晚上他还要给自己“加小灶”。白天蹲杠铃80斤,晚上他就加到90斤,白天一组10个,晚上就加到20个。蹲完杠铃,他还要穿上20斤的负重马甲,围着玉皇顶跑山,一跑就是一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刚进站时第一次山地跑最后一名,到如今他已能跟那些老队员并驾齐驱。

  “哪里不行就练哪里,为的是尽快将群众从危险中解救出来。”泰山消防救援站凭着一身过硬本领,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条与死亡赛跑的生命通道。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