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以品牌建设引领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社科联60年工作品牌建设侧记

  山东省社科联成立60周年巡礼之二 

  以品牌建设引领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社科联60年工作品牌建设侧记 

    

  

  品牌,是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身居全国文化大省、学术思想高地,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征程中,山东省社科联以守正创新、挖潜提质的务实举措,传承发展、孵育催生了一系列工作品牌。以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山东社科论坛、山东社科智库沙龙、省人文社科课题、齐鲁大讲坛、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学术月、《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交流展示信息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工作品牌矩阵,为新时代社科事业发展注入了丰沛动能、强劲力量。

  传承发展,让“老字号”品牌恒久生辉 

  学术评价,关系学术导向、学术水平、学术生态,历来是学界之公器、重器。科学权威的评价体系和成果导向,是扶掖人才成长、推动学科建设、引领学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从1983年开始第一次组织评选,到1987年成为全省社科成果最高奖,发展到今天每年250项成果奖、10项人才奖的规模结构,走过了一条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完善、在阳光下更加科学权威的进阶之路。

   

  在省评奖委员会的领导下,省社科联与时俱进,多次完善修订评奖文件,促进评奖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推动评奖工作走向成熟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宣传部有力指导下,省社科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目标要求, 积极改革完善学术评价标准、成果评价体系、推介转化机制,大力推进“流程再造”,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细分学科组、引入外省专家评审、专家接龙打分等形式,借鉴高考监督管理模式,晒成果、晒过程、晒分数、晒监督、晒评委……以全链条阳光化操作破除人情影响、门户之见,铸就了全省专家学者有口皆碑的一块“老字号”社科工作品牌。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百年探索》《环渤海城市与经济区协调发展研究》《杜甫全集校注》……观察近年来的获奖成果,普遍呈现出原发刊或出版社层次高,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显著,学科“鲁味”特色明显,理论贡献与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特别可喜的是,一大批中青年学者通过评奖脱颖而出,2019年第三十三届评奖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青年学者占到46.4%,展现了我省社科研究后继有人、潜力深厚的可喜局面。

   

  被学术界称作“CSSCI”的中文社科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是另外一个“炙手可热”的追逐对象。《山东社会科学》在一众学术期刊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亦非一日之功。

  1987年5月创刊的《山东社会科学》,始终秉持关注学科建设前沿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办刊特色,策划了大量具有重大性、当下性、前瞻性、开拓性的学术专题,从当年的“邓小平理论研究”“胜利精神笔谈”到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100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阐释”,一大批展现时代风貌、深具社会价值的优秀论文,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杂志开门办刊、以文会友,在储备了一个学术名家领衔、名校中青年骨干为主力的高水平专家库的同时,也以“八个不发”的 “拒客令”,“匿名外审、主编终审”的“自律书”,将追名逐利者关在门外,保障了内容高质量呈现。目前,杂志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世界学术影响力Q2期刊”等重要荣誉称号,是山东省所有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唯一两次蝉联“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称号的期刊,2019年学术影响因子在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中居第18位。

   

  公正、公平、公开、公心,坚守、借鉴、创新、提升,历经岁月打磨、愈发熠熠生辉的“老字号”品牌,见证了省社科联的历史,凝结着社科人的心血,陪伴着专家学人的成长,30余年一路走来正青春。

  守正创新,为“金字”招牌焕活赋能 

  山东社科论坛、齐鲁大讲坛,一个聚焦学术研究,一个发力社科普及,是专家学者乃至群众百姓耳熟能详的“老朋友”。以其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社会影响力,被誉为山东社科界闪耀的“双子星座”。

  山东社科论坛作为全省学术研讨常规性高端平台,其前身是2003年成立举办“21世纪山东社会科学家论坛”和2005年的“山东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为更好适应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多领域理论需求,2010年更名为“山东社科论坛”。10年来,论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科前沿问题开展研讨,逐步形成大型论坛带动,专题论坛、学科论坛、专家茶座补充支撑的研讨机制。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齐文化与稷下学……聚焦思想与学术前沿,成功举办研讨活动360余场,共收到论文2万余篇次,依据研讨成果编报的《山东社科成果专报》得到历任省领导批示150余次。

   

   

  诞生于2005年的齐鲁大讲坛,是群众口耳相传的文化领域知名品牌。多年来讲坛坚持高端化选人、精准化选题,先后邀请李肇星、赵启正、叶小文、单霁翔、朱永新、高培勇、欧阳志远等知名专家,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形势和军事外交、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群众关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出近200场精神盛宴,300余人的报告厅场场爆满、气氛热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声名远播。

  然而,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换挡提速”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数字化高歌猛进的新态势下,习惯于轻车熟路的的老品牌,也遇到了诸多令人困惑彷徨的新问题。有了微博、微信、钉钉,专家学者交流研讨的方式路径多元化,不用再舟车劳顿“开会”了;有了网络公开课、自媒体,各界听众随时能和名家大腕面对面,参与讲座的热情降低了;传统媒体影响力式微,新媒体、自媒体的短视频、推文把持流量排行榜的时代已然到来。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诞生于世纪初的两大品牌,面对变化的世界和“成长的烦恼”,能否顺利实现转型与新生?

  针对热点研讨“一拥而上”、过后“一哄而散”的问题,以及“ 一挥而就”的阶段性成果多、“一炮而红”的精品力作少的遗憾,山东社科论坛抓住重大时间节点、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系列化延伸上进行了探索,去年以来精心策划组织举办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教育等4个系列22场学科论坛,通过多维聚焦、多点切入,持续、梯度培育精品研究成果,在思想性、学术性、应用性上实现了全新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下,齐鲁大讲坛一度举步维艰。社科联人危中求机、变中求新,精心筹谋策划的“云科普”工作体系应时而生,“线上讲坛”“微课堂”齐头并进,全员全媒的科普新机制格局初现。以抗疫精神、制度自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制作齐鲁大讲坛线上讲坛,擢用山东本土专家唱主角,培育“红色大V”,打造“网红”节目,在线观看人数超过600万,观众弹幕纷纷、点赞频频,有力发挥了凝聚人心、坚定信心、鼓舞民心的重要作用。

   

  从思危、到思进、到思变,双子星在省思、探索、改革中实现了华丽转身,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勇立时代潮头,乘风破浪前行。

  挖潜提质,促创新品牌矩阵加速成形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新时代经济文化强省的使命召唤中,省社科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构建社科研究与中心工作对接机制为着力点,以创新谋提升、向品牌要效益,一系列创新品牌迅速生根发芽、开疆拓土。

  山东社科智库沙龙锋芒初现。社科联联系面广、平台完善、组织动员能力强,在联系党委政府和专家学者、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去年以来,省社科联发挥合纵连横优势,抢滩布局高水平智库平台建设,采取社科联点题、专家团队揭榜、首席专家组阁等形式,打造服务决策的创新“策源地”。聚焦省“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攻坚行动”和山东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举行短实新、小而精的研讨活动,山东实施流程再造的策略路径、黄河流域生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山东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及策略路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研究等6场沙龙,主要观点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13次,有的成果直接进入省委省政府文件。

   

   

  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率正标新。山东拥有数量位列全国前三的社科专家学者队伍,而每年的省级课题数量不过数百项,为许多青年学者所“望尘莫及”。青年人要历练成才,需要更广阔的“练兵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省人文社科课题应运而生。课题成立10年来,以正方向、树导向、出成果、育人才为旨归,把好立结项“出入口”,先后设立经济社会发展委托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研究等专项课题和年度课题1500余项,在创新理论阐释、应用对策研究、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成就斐然,在引领学科发展、推动学术创新、培育青年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开枝散叶。提升理论服务群众成效,必须占领“下沉市场”。社科普及“沉下去”,难就难在最后一公里路不通,难在专家学者没人引领,难在文不对题不解渴。正视这一难点、堵点,省社科联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作为破题之策,率先组建市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四个方面160支服务队、注册志愿者 57000余人,采取“群众点单、社科联派件,专家接单”的形式,带领志愿专家学者深入社区、村镇、学校,举行理论传播、政策解读、主流价值观弘扬、文化涵育、移风易俗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1500余项。优良家风、和睦乡邻、红色基因、时代榜样……一时成为群众百姓街谈巷议,立德树人、成风化俗的社会效应有力发挥。

   

  社会组织学术月众星拱月。社会组织的优势在于“活”、弱点在于“散”,如何将“各自为战”的社会组织聚拢起来,激发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考验智慧也考验定力。为此,省社科联坚持既“把关定向”,又“穿针引线”,每年聚焦一个总主题,组织173家社科类社会组织团体会员举办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学术月活动,两年来举行“沂蒙精神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学术年会、“一带一路”与炎黄文化高端论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研讨会等学术活动50余场。探索采取重点资助等形式强化正向激励,解决“没钱迈不开腿”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社会组织发展能力、活动质量,促进了社会智库作用发挥。

   

  交流展示信息服务平台固本强基。作为社科工作者之家,组织向心力就是社科联生命力,专家学者归属感就是社科联价值感。围绕这个问题,省社科联持之以恒地围绕“搭舞台、推前台、建枢纽”发力。2015年,原齐鲁文化会馆更名省社会科学发展交流中心,获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几经波折、破旧立新,建成集会议、讲坛、沙龙、展览、陈列于一体的综合性社科之家,面向全省社科界免费开放,一系列学术会议、论坛讲坛在这里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名作展,首次在大型公共场馆向社会各界公众展示全省社科界“最美阵容”,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见贤思齐、奋发作为,收获热烈社会反响。省社会科学数据中心建成多元一体化工作平台和独有资源库,注册用户达36000余人,服务社科工作的枢纽功能不断拓展。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站在成立60年时间节点,省社科联孕育的独具特色的工作品牌矩阵正在加速形成,以品牌建设引领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提质增容、开疆扩土的九大工作品牌,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引擎和澎湃动力,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建设社科强省的征途上步履铿锵,奋勇向前。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陶云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