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擘画中国未来发展新蓝图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学认识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重要判断,是五中全会谋划“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时代背景。

  “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概而言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预计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美元,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胜利在望。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复杂变化,新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调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如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等。与此同时,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建议》强调,在“十四五”时期及更长一段时间,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新发展理念,对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六个方面的目标,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对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价值。《建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具体要求,涉及经济、科技、工农业、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百姓收入等各个方面。《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统一起来,增强了战略一致性,而新发展理念对于指导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建议》针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等五条基本原则,这是保证“十四五”时期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建议》进一步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既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科技创新历来都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这个作用将会更加凸显、更加重要。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所以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战略布局。我们要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建议》的第四到第八部分,分别对产业发展、国内需求、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发展等领域,作出战略安排,涉及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以及经济与改革、经济与文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第十部分,阐述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具体举措。“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同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坚实的安全保障。同时,最根本的一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